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南水北调”列入我国跨世纪骨干工程。<br> 1995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全面论证。<br> 1999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为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是必要的,要在科学选址、周密计划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br> 2000年9月,水利部完成了《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意见》,意味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规划设计、科学论证和反复比选,最终形成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意见》确定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实施方案,拟通过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江河相互连通,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布局,形成中国的大水网。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br> 2001年,编制完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纲要及第一期工程规划》和《南水北调工程方案综述》。2002年7月,水利部及有关单位和地方政府在认真总结和分析以往大量前期工作成果基础上,完成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8月初,水利部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呈报国务院审批。<br> 2002年8月23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10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br>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三条线路总长3500km,投资近5000亿元,年调水总量设计为448亿m。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也是我国跨流域、跨省市调水的“标志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大基础性战略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于人类的伟大工程。<br>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1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人民大会堂宣布了南水北调工程开工,这标志着历经半个世纪的研究论证,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