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观念创新与模式重构:中国警察素质培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394184
  • 作      者:
    袁广林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观念创新与模式重构中国警察素质培养研究》以素质为切入点,以专业化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警察素质及其培养的实证调查和理论分析,为我国警察素质培养改革找到可行的路径,尤其是探寻既有可操作性又有理论支撑的培养模式。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公平正义人格的专业化警察。
展开
作者简介
    袁广林,汉族,1962年生,河南省信阳市人。1983年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9年在河南大学教育科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3年在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作访问学者,2004年入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攻读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副处长、学报主编、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秘书长。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六、七届委员。主持和参加部、省级科研项目10项,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1篇,公开出版专著、教材12部。获部省级科研成果奖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观念创新与模式重构中国警察素质培养研究》介绍:
    警察是保护公民权利、安定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面对新时期我国执政理念的深刻变化,警察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即由暴力专政工具向公平正义执法者的转变,由限制者、控制者向服务者、保护者的转变。因而,对警察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这些素质的要素及其内涵是什么如何进行培养《观念创新与模式重构中国警察素质培养研究》除第一章导论外,共分四部分,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研究。
    关于我国警察素质培养改革的研究,首要的问题是要建立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一部分(第二章)首先在对警察本质属性分析的基础上,将我国警察职业角色定位于执法者和服务者,并指出警察提供的服务更多的是从社会安全出发,以法律的强制性权力为后盾,将“法”作为警察职业活动的“准绳”,修正将警察视为“专政工具”、“刀把子”的传统定位,为本研究确立前提。其次,是以专业化理论为分析视角,将知识、技能和伦理归结为支撑一种职业的内在力量,从而把警察素质区分为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伦理,并从这三个维度构筑分析框架,分析警察素质内涵,将警察素质培养建立在警察职业内在规律的要求之上。
    警察素质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一定的警察素质是与时代发展对警察的要求相适应的,警察素质的规定性来源于人们对新时期警察作用的认识。第二部分(第三章)从构建和谐社会、保护人权、打击高科技犯罪三个方面,提出时代发展对警察素质的新要求——执法为民的思想、法律至上的理念、公平正义的人格、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人文关怀、科技证据的意识以及打击高科技犯罪的科学素养等,为警察素质培养确立目标。
    第三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以知识、技能、伦理为分析框架。首先,通过对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警察素质培养经验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专业化的警察队伍是世界各发达国家警界的共同目标,并认识到建立专业化的警察队伍需要发展高等警察教育,并发展出适合其职业特点的教育训练模式。在知识传授上,学历教育以厚基础、宽口径为目标,实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岗前培训以技能为目标,针对岗位需要,传授技术性知识;在技能培养上,学历教育以基础能力培养为目标,岗前培训面向实战,开展实务训练;在伦理道德教育上,以健全人格为基础,以法治为核心,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尊重人权的法治警察。其次,通过对我国警察素质培养历史的梳理,总结出以下规律性的认识:一是社会对警察内在素养的要求决定警察应具有的知识及其价值位阶;二是形成了“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同步,以知识为取向”的培养模式,面对专业化的趋势,朝着“以深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技能为取向”的模式演进将是必然趋势;三是初步形成了符合警察职业特点的伦理道德规范,职业伦理道德培养方法也逐步多样化、科学化。最后,通过对我国警察素质及其培养的问卷调查、专家访谈、资料分析以及与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警察素质培养的比较,揭示了我国警察素质培养在知识传授方面存在着基础课程工具性过强,重警察科学知识轻法律知识,重事实知识轻价值知识;在技能训练上存在着培养目标与教学方法脱节,重理论知识灌输轻技能培养,缺乏注重技能训练的教育理念与机制;在伦理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着将政治教育等同于执法伦理教育,伦理教育方法失当,没有形成公平正义的校园文化等问题。
    本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希望对当下我国警察素质培养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第四部分(第六章)是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高等教育相关理论,提出了我国警察素质培养改革的方向。首先是确立我国警察教育价值观。在知识观上,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实现人格与学养的平衡;在技能观上,以适应实战为目标,提高实践技能;在伦理观上,以法治教育为核心,培养公平正义人格。其次是构建了在这种价值观关照下“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岗位技能训练。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在大学本科阶段完成,大学毕业后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者,进入警官培训学院或者中心,经过一年的职业培训,成为正式警察,也即“4+1”模式。这种警察培养模式将理论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在空间上分离、在时间上衔接,不仅有利于提高警察的文化素养,增强职业发展的潜力,也有利于提高警察职业技能,适应实战的需要。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陈述与价值
一、选题陈述
二、选题价值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与概念界定
一、警察素质构成要素的研究
二、警察素质培养的研究
三、主要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警察及其素质构成
第一节  我国警察的角色定位
一、警察的概念和性质
二、对我国警察性质的再认识
三、我国警察角色的重新定位
第二节  我国警察的职业特性
一、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二、职业对象的复杂性
三、职业活动的对抗性
四、职业权力的特殊强制性
第三节  警察素质构成:专业化的视角
一、专业的概念与特征
二、警察职业的专业化
三、警察素质的构成:知识、技能与伦理

第三章  时代发展对警察素质的要求
第一节  和谐社会构建与警察素质
一、和谐社会的概念与特征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意蕴
三、警察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分析
四、和谐社会构建对警察素质的要求
第二节  人权保障与警察素质
一、人权及其本源
二、法律:人权保障的重要手段
三、人权保障对警察素质的要求
第三节  高科技犯罪与警察素质
一、高科技犯罪及其特征
二、打击高科技犯罪对警察素质的要求

第四章  警察素质培养的比较视野
第一节  美国警察素质的培养
一、美国警察教育的特征
二、美国警察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  英国、澳大利亚警察素质的培养
一、英国警察素质的培养
二、澳大利亚警察素质的培养
第三节  日本、德国警察素质的培养
一、日本警察素质的培养
二、德国警察素质的培养
第四节  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警察素质的培养
一、我国台湾地区警察素质的培养
二、韩国警察素质的培养
第五节  比较与启示
一、警察专业化是各发达国家警界的共同目标
二、警察专业化需要发展高等警察教育
三、警察专业化需要发展出适合其特点的教育训练模式

第五章  我国警察素质培养的历史追溯与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警察素质培养的历史
一、我国近代警察素质的培养
二、我国现代警察素质的培养
三、我国警察素质培养的规律性特点
第二节  我国警察素质及其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警察素质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警察素质培养存在问题的诊断

第六章  我国警察素质培养改革的路向
第一节  我国警察教育价值观的重塑
一、知识观——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实现人格与学养的平衡
二、技能观——以适应实战为目标,提高实践技能
三、伦理观——以法治教育为核心,培育公平正义人格
第二节  我国警察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我国当前两种警察培养模式的解析
二、我国警察培养模式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岗位技能训练
第三节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一、培养目标的确定
二、培养制度的设计
三、专业设置的改革
四、课程体系的架构
五、培养途径的选择
六、专业教师的选任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