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br>导论<br>第一节 研究正义共识的意义<br>一、有利于调整利益关系<br>二、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br>三、有利于整合多元价值的冲突<br>四、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br>五、与当代西方正义共识观对话的需要<br>第二节 正义共识困境的原因分析<br>一、社会存在根源<br>二、意识形态纷争是导致正义共识困境的价值观念原因<br>第一章 何谓正义<br>第一节 正义的面相<br>一、作为秩序的正义<br>二、作为平等的正义<br>三、作为公平的正义<br>四、作为自由的正义<br>五、作为效率的正义<br>六、作为美德的正义<br>七、作为安全的正义<br>八、作为交往权利的正义<br>九、作为与生产方式适应的正义<br>第二节 语境转换与正义的重建:走向当代中国新现代性的正义观<br>一、当代中国发展实践与正义的诉求<br>二、正义概念的界定及原则<br>三、正义的特征<br>第二章 正义共识<br>第一节 正义共识研究综述<br>一、国外研究现状<br>二、国内研究现状<br>第二节 共识<br>一、共识概念的界定<br>二、理解与共识<br>第三节 正义共识的内涵<br>一、正义共识概念的界定<br>二、正义共识的特征<br>第三章 正义共识的根基<br>第一节 根基与正义共识的关系<br>一、根基的哲学内涵<br>二、根基的特征<br>三、根基与正义共识的关系<br>第二节 形而上学时代正义共识的根基考察<br>一、宗教信仰根基<br>二、经验人性根基<br>三、先验理性根基<br>第三节 后形而上学时代正义共识根基检视<br>一、公共理性:重叠共识的根基<br>二、交往理性:商谈共识的根基<br>三、社群:社群主义寻求正义共识的平台<br>四、认识型:知识相似性的根基<br>第四节 交往实践观视域中的正义共识根基探讨<br>一、非马克思主义正义共识根基观的缺陷<br>二、正义共识与生产方式<br>三、交往实践:正义共识的深层根基<br>第四章 正义共识的实现机制<br>第一节 形而上学时代正义共识的悬搁<br>一、灌输与教化:价值垄断的共识<br>二、契约建构:正义的“自我”认同<br>第二节 后形而上学时代正义共识的理想追求<br>一、重叠共识:主体的独白<br>二、商谈共识:主体间的虚拟对话<br>三、协同共识:主体间的合理商谈<br>第三节 当代中国发展语境中正义共识的形成机制探讨<br>一、正义共识的形成条件<br>二、正义共识的可行性<br>三、意识形态建制:正义共识的事实性路径<br>四、交往整合:正义共识的规范性路径<br>结语 正义共识: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核心<br>一、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核心<br>二、和谐社会与差异正义<br>三、从差异正义到综合正义<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