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权杖和权势:组织的权力运作机制:power operational mechanisms of organization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69766
  • 作      者:
    夏传玲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权杖和权势:组织的权力运作机制》权力具有两重性,它是权力符号和集体行动能力的对立统一,是“权杖”和“权势”的对立统一。合法性和团结性分别是权杖和权势的主要属性。权势的三个机制是身份识别、身份认同和组织承诺。权杖的三个机制是权威、声望和领导。<br>    组织是权力的一种表达形式,它也具有两个运作场:“权杖场”和“权势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对立是维持组织运作的两种力量。权杖场的主要目标是围绕权杖而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决策权是其核心,所有权、管辖权和卡理斯玛是其基础。组织忠诚是权势场中的核心,它是组织应对环境变迁、竞争压力和合法性危机的动力和保障。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是权势场和权杖场之间的通道。《权杖和权势:组织的权力运作机制》采用6城市1912个个案的抽样调查数据,经多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上述理论模型进行了初步检验。
展开
精彩书摘
    5.权力的制度化<br>    权力形式的划分是从静态方面来把握权力现象,制度化则试图从动态方面来考察权力关系。在这方面,个体主义传统也有很多研究,特别是从制度化的视角。例如,波皮兹(Popitz)认为,权力的制度化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权力关系的非人际化,权力超越个人而附着于社会位置之上;二是形式化,正式权力越来越趋向于规则、程序和仪式;三是权力关系不断整合到总体秩序中,权力变得无所不在(Popitz,1992)。<br>    韦伯则从合法性的角度来看待权力的动态过程。按照韦伯的理论,善恶不是政治的标准,而是道德的标准。政治的标准是否负责和问责。韦伯的概念是,道德领域遵守的是“意向伦理”,它约束行动者的良知,只问行动意向之善恶,不问行动结果之利弊。因此,在道德领域,按照规范行事不逾规,可以让天地决定事情的最终结果。但是,政治领域(在韦伯这里,所谓政治就是分享权力的斗争,或者是影响政府或群体内部的权力分配的斗争)遵守的是“责任伦理”,它约束行动者的行为,只问行动结果之利弊,不问行动意向之善恶(Weber,1965)。<br>    韦伯把政府看作是人统治人的关系,这种统治的基础是合法暴力,其三个基本的内在合法性分别是“传统合法性”、“卡理斯玛合法性”和“法理合法性”(Weber,1965)。因此,在韦伯这里,权力的对应物是服从,它是微观基础,是恐惧和希望,个人服从是恐惧(掌权者的报复)、希望(现世和来世的物质奖励和社会荣誉)以及各种利益的函数。<br>    6.权力和科层化<br>    除了制度化和合法化之外,科层化也是个体主义传统关注权力动态的一个维度。在韦伯看来,维持一种统治,至少需要两个条件:行政人员和行政手段(行政的物质条件,包括货币、建筑、军事物资、交通工具等)。因此,可以按照行政人员是否拥有行政手段,来划分不同的统治类型,就像经济组织中,可以通过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来划分不同的组织类型一样。一个历史趋势是,行政人员和行政手段之间渐行渐远。
展开
目录
    前言<br>    一 从权力的视角进行组织研究的现实意义<br>    二 研究角度的选择<br>    第一章 权力研究的理论综述<br>    一 个体主义传统<br>    二 功能主义传统<br>    三 结构主义传统<br>    四 冲突论的传统<br>    五 社会交换的传统<br>    <br>    第二章 集体行动研究的理论综述<br>    一 涂尔干传统的集体行动理论:社会整体的视角<br>    二 米勒传统的集体行动理论:孤立个体的视角<br>    三 韦伯传统的集体行动理论:文化观念的视角<br>    四 马克思传统的集体行动理论:社会结构的视角<br>    五 互动论传统的集体行动理论:集体认同的视角<br>    六 集体行动的问题和意义<br>    <br>    第三章 组织研究的理论综述<br>    一 组织定义<br>    二 制度论<br>    三 资源依赖论<br>    四 组织变迁<br>    五 筹东理论<br>    六 Z理论<br>    七 均衡、过程和迭代<br>    八 组织中的权力<br>    九 领导和上下级关系<br>    十 权力和抵抗<br>    十一 授权(Empowennent)组织和非授权组织<br>    <br>    第四章 权杖和权势:作为权力形式的组织运作机制<br>    一 权力单子<br>    二 权力问题的重新表述<br>    三 权力机制<br>    四 权力技术<br>    五 组织结构变迁的战略选择模型<br>    六 组织:权力运作模型<br>    七 所有制和组织:一个合法性难题<br>    <br>    第五章 经验研究的测量、抽样和分析策略<br>    一 权力概念的测量<br>    二 其他概念的测量<br>    三 经验数据:抽样和代表性<br>    四 分析策略:多组结构方程模型下的对比分析<br>    <br>    第六章 不同所有制的组织属性<br>    一 不同所有制和工作环境<br>    二 不同所有制和社会福利<br>    三 不同所有制和工作与报酬<br>    四 不同所有制和人力资源<br>    五 本章小结<br>    <br>    第七章 所有制和决策权<br>    一 决策权的测量<br>    二 决策权在组织和社会中的分布<br>    三 决策权和个人背景<br>    四 决策权和资历<br>    五 决策权和社会背景<br>    六 决策权和人力资本<br>    七 决策权和社会资本<br>    八 决策权和政治因素<br>    九 决策权和宗教因素<br>    十 决策权和社会经历<br>    十一 决策权和组织过程<br>    十二 决策权的回归模型<br>    十三 本章小结<br>    <br>    第八章 所有制和无权感<br>    一 无权感的测量<br>    二 无权感在组织和社会中的分布<br>    三 无权感和个人背景<br>    四 无权感和资历<br>    五 无权感和社会背景<br>    六 无权感和人力资本<br>    七 无权感和社会资本<br>    八 无权感和政治因素<br>    九 无权感和宗教因素<br>    十 无权感和社会经历<br>    十一 无权感和组织过程<br>    十二 无权感的回归模型<br>    十三 本章小结<br>    <br>    第九章 所有制和卡理斯玛<br>    一 卡理斯玛的测量<br>    二 卡理斯玛在组织和社会中的分布<br>    三 卡理斯玛的对数概率模型<br>    四 本章小结<br>    <br>    第十章 所有制和制衡权<br>    一 制衡权的测量<br>    二 制衡权在组织和社会中的分布<br>    三 制衡权的对数概率模型<br>    四 本章小结<br>    <br>    第十一章 所有制和管辖权<br>    一 管辖权的测量<br>    二 管辖权在组织和社会中的分布<br>    三 管辖权的对数概率模型<br>    四 本章小结<br>    <br>    第十二章 所有制和弱势权<br>    一 弱势权的测量<br>    二 弱势权在组织和社会中的分布<br>    三 弱势权的单变量分析<br>    四 弱势权的多变量回归模型<br>    五 本章小结<br>    <br>    第十三章 所有制和组织忠诚<br>    一 组织忠诚的测量<br>    二 组织忠诚在组织和社会中的分布<br>    三 组织忠诚和个人背景<br>    四 组织忠诚和资历<br>    五 组织忠诚和社会背景<br>    六 组织忠诚和人力资本<br>    七 组织忠诚和社会资本<br>    八 组织忠诚和政治因素<br>    九 组织忠诚和宗教因素<br>    十 组织忠诚和社会经历<br>    十一 组织忠诚和组织过程<br>    十二 组织忠诚和权力运作<br>    十三 组织忠诚的回归模型<br>    十四 本章小结<br>    <br>    第十四章 所有制和组织承诺<br>    一 组织承诺的测量<br>    二 组织承诺在组织和社会中的分布<br>    三 组织承诺和个人背景<br>    四 组织承诺和资历<br>    五 组织承诺和社会背景<br>    六 组织承诺和人力资本<br>    七 组织承诺和社会资本<br>    八 组织承诺和政治因素<br>    ……<br>    第十五章 所有制和人际信任<br>    第十六章 所有制和制度信任<br>    第十七章 权杖和权势<br>    第十八章 权力、组织和社会变迁<br>    参考文献<br>    附录 问卷<br>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