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分析的逻辑<br> [内容摘要]与非比较政治分析的基本逻辑是直接探讨政治现象间的因果联系有所不同,比较政治分析的基本逻辑是在复杂而多重的关系中探索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使那些在非比较研究中无法排除或认为由于相互抵消而不起实际作用的变化成为解释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操作逻辑是指贯串于具体而直接的运用和操作的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这表现在从个案方法、集中比较、真伪对照分析到统计分析有着一脉相承和相互补充的逻辑关系,由此既可以满足人们对政治现象或个案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和理解,也可以满足人们对大量的相关变项进行量化分析,由此体现着比较分析的系统性。<br> [关键词]比较政治分析;基本逻辑;因果关系;归纳;操作逻辑一、政治分析的基本逻辑:非比较性的政治分析就是探索政治现象间的因果关系,从其最核心的意义或特点上来说,它并不是比较性的,或者说直接进行单一因果关系分析的方法通常不被看做是比较性的。例如,如果一个农民参加了村长的选举,而其动因就是因为候选人是自己的亲戚。如果仅就这一因果关系进行调查,那么这很难说是比较性的。进一步来说,政治学中一些试图对社会和政治现象作出解释的方法并不是比较性的,而主要是使用自己建立的概念或范畴寻找政治现象间的联系。例如,在研究英国的选举情况时发现处于社会底层的印度移民有投票给工党的行为趋向,就可以根据这个案例进行演绎,把它解释为受到压迫的少数民族或一个民族处于社会底层的成员倾向于把票投给左翼政党。这就成了一般性的命题,即少数受压迫者倾向于把票投给左翼政党。要应用这个命题或理论,就要从这个一般性命题的逻辑中寻找相关的个案,即这一理论为预测其他个案提供了分析的基础。例如,基于这个命题的普遍性和现实性,可以逻辑地推断美国的拉美裔和黑人中的下层阶级倾向于投票给民主党。这是按照因果律来推导的命题,它从直接观察的现象中推导出结论,推理表现为“受压迫的少数人”中存在着“投票给左翼政党”的行为倾向。这两种变项关系中都带有此种因果关系的属性,前者的属性促成了后者的属性。用这种方法,人们就可以在建构假设和理论时,从直接观察所得出的有限因素里推导出既定环境中无限的后果。这种方法和逻辑之所以不是比较的,不但是因为从印度移民投票给工党的行为中推导出“社会底层成员有投票给左翼政党的倾向”这一假设是从单一因果关系或变项间关系中分析推导出来的,而且它在应用这一假设时也没有进行多个案例的验证。<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