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职工在情感上容易和组织融为一体,对上司不是恐惧疏远而是亲切信任,他们的工作情绪也就可以保持较高的状态,从而使组织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果。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也包含着一系列更为具体的管理方法,常用的主要有参与管理、民主管理、工作扩大化、提案制度和走动管理等。
行为科学理论认为,管理是通过他人使事情办成的方法与艺术。
4.决策理论。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经济学家赫伯特·A·西蒙,西蒙认为,管理决策置身于管理的全过程,是管理的中心,管理就是决策。
5.现代管理过程理论。普遍认为这个学派的首创者是法国的法约尔。该学派早期的代表人物还有美国的管理学家亚历山大·丘奇(1866——1936年)。现代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詹姆斯’穆尼、奥唐纳和韦里克等人。其中尤以孔茨最为著名。孔茨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成的过程。管理人员的职能有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五项,并按此来分析、研究、阐明管理理论。
6.系统管理理论。创始人是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卡斯特、罗森茨韦克和约翰逊等。系统管理学派的管理思想基础是一般系统理论。他们把一般系统理论应用于工商企业管理,系统地阐述了系统观点、系统分析、系统管理三者的关系,侧重以系统理论的术语、方法分析和考察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及各项管理职能。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就是组织与环境的适应与平衡。
7.经验主义理论。该理论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它以向资本主义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这一学派是一个比较庞杂的学派,有管理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统计学家、心理学家,大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及其顾问等。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彼得·德鲁克(1909-2005年),经验主义学派认为,过去各种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管理过程理论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或注重基层管理,或侧重人际关系,或忽视管理实践。因此,经验主义学派主张管理不应是理性的推理或分析,而必须从企业管理实践出发,在企业管理成败的各种实例中概括出理论性的原理或方法。该学派系统阐述了管理的性质与任务、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目标管理、管理的组织结构及高层管理问题。
8.管理科学理论。该学派的形成始于1939年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布莱克特领导的运筹学小组。管理科学学派实际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的继续与发展,他们都是企图摒弃凭经验、凭直觉、凭主观判断来进行管理,主张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以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