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郭沫若的学术研究,深受蜀学经世致用传统的影响。但与廖平一代今文经学大师的不同在于,郭沫若这代人是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五四”时期登上文化舞台的,留学海外的经历,使他们无一例外地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大洗礼,必然以一种更加开阔的文化视野观照中国学术传统。国家积弱的现实,深刻的民族忧患,使他们不可避免地用西方文化反思和批判传统。但由于思想、性格、经历的不同,这一代文化人各自的文化感受又有很大差异。
如果就发扬今文经学的治学精神而言,郭沫若与廖平是一致的。首先表现为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和经世致用目的。其次是不扼守章旬考证,喜做翻案文章,标新立异,自创新说。再次是以才情为学,重感觉,富于幻想,善思易变。
廖平学术多变。一变是平分今古:1885年,撰成《今古学考》,认为今文经为孔子所创,今文学派尊崇孔子,主《王制》;古文经为周公所创,古文学派尊崇周公,主《周礼》。二变为尊今抑古:其代表作是《知圣篇》和《辟刘篇》,认为今文经是孔子的真学,古文经乃刘歆的伪造。三变为小大之学:认为《周礼》为大统,治天下全球;《王制》为小统,仅治中国一隅。以后的四变、五变和六变,根据六经谈天人之学,企图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孔经哲学体系。廖平因时救弊,托古改制,具有明确的政治意图。他以“推倒一时,开拓万古”的气概,欲建立一个熔三教于一炉、合诸子为一体、天人合一、无所不包的大学问——孔经哲学,希望用此匡时救世,堪称旷世奇才!但是,他一生的努力又常常事与愿违,虽几变其说也不能自圆其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