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韦政通八十前后演讲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241133
  • 作      者:
    韦政通著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韦政通先生,著名中国文化学者,批判的儒学思想家,一个对历史、对文化、对社会、对人生、对中国之未来、前途和命运持有满腔热忱和真切关怀的现代知识分子。曾任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指导教授、台湾《中国论坛》主编、香港《二十一世纪》编委、“世界哲学家丛书”总编、世界中国哲学学会学术顾问等职。
    韦政通1929年出身于苏南一个小商人家庭,1949年在爱神的推动下到了台湾,先后得到劳思光、王贯之、牟宗三、徐复观、殷海光等不同光谱的前辈学人指引,走上学思之路。他从27岁开始自主写作,到80高龄的今天,还没有完全辍笔,可谓“严重工作”(殷海光对他的寄语)超过50年。这半个多世纪中,他以生命、以真诚,去进行无止境的摸索和探险,创造出近千万字的学术、思想和启蒙著作,如《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反思》、《伦理思想的突破》、《中国文化概论》、《知识份子的责任》、《立足台湾,关怀大陆》等书。学术上,他关于孔子、荀子、董仲舒、朱熹、毛泽东的专题研究,和系统的中国思想史巨制的撰写,不仅新论迭出,而且还开创了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新模式。思想上,他曾有过传统主义者卫道的热情,也曾经历过反传统的激情,最后通过理智平衡热情,以理性克制激情,发展出独立自主的精神,走向重建新传统之路,美籍哲学家吴森曾用“合乎黑格尔正、反、合之方式”来形象地描述这一思想转进过程。作为一个典型中国式的学者,除了兼做思想家,韦政通还充当启蒙青年、批判时代的知识分子角色。本书即为他启蒙工作的一部分。
展开
内容介绍
    《韦政通八十前后演讲录》是台湾著名学者、思想家、启蒙家韦政通先生近年回到大陆各大学的演讲记录,其内容可大致分为“传统与现代”、“职业与志业”和“文明与品格”三个层面。“传统与现在”部分,以思想家的成熟智慧向青年学子阐释了中国传统思想现代转化的意义和路径;“职业与志业”部分,以资深学者的切身经验向有志向学的晚辈传授了提升精神生命的钥匙;“文明与品格”部分,则以启蒙者的身份向大陆新一代知识分子提示了健全社会的使命和努力方向。全书娓娓道来,发人深省。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科际整合的方法。所谓科际整合,就是利用各种学科,透过各种学科不同的观点来讨论儒家伦理的问题。科际整合的方法可能在大陆运用得很少,就是集合各种学科的人,包括哲学、历史、文学,包括社会科学的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各种学科一起来探讨一个问题,这种方法在台湾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有这种方法的流行?主要是到了近代,人类知识越来越分化,越来越专,专了以后彼此之间没有办法互相沟通。用科际整合的方法就是要打破科与科之间的隔阂,用科际整合的方法也比较可以使我们对问题有新的看法。现在的社会非常强调各方面的创新,我在内地看过很多博士论文的开题和最后一部分都要说“我这篇论文要有哪些创新”。事实上,要在知识上有创新并不容易,因为任何一种科目都有传统,任何一种传统久了,思考容易僵化,不容易有新的观点和新的视野。现代的人不管学什么,学文学还是学历史,都应考虑多一点社会科学的专长。你在读高校的时候就去选点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目,听点课或者自修,如果多一点社会学的知识,多一点人类学的知识,多一点心理学的知识,你再回过头来做原来的研究,那时是很不一样的。科际整合的方法对于我的伦理思想很有影响,为什么我有一本书叫《伦理思想的突破》,那是一般讲伦理思想的人不会想的问题,当代搞儒家的人也不会去想。为什么我能想那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我有一个机会跟台湾一群社会科学家在一起做过合作研究,借这个机会使我学到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所以科际整合的方法是我探讨儒家伦理这个大题目的第二种方法。
    第三,和现实社会直接对话。目前中国人社群里伦理的问题是什么?这的确需要思考。如果没有一种科际整合的方法,如果没有一点其他学科的知识,你不可能去思考这些问题。而这些方法和知识又要指向现实,形成第三种方法,即和现实社会直接对话的方式。
展开
目录
序一:创造的人生………何怀硕
序二:秋未尽,蝉不得不鸣………王立新
传统与现代
中国思想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儒家伦理观念的新检讨
儒家伦理的演变及其在近现代的命运
儒家·儒学·儒教
墨家的侠义精神:墨学研究的新视野
职业与志业
学术研究对人生的影响
生存、生活、生命:人生意义三阶段论
职业与志业:新一代学者的未来愿景
我治中国思想史的经验
论文写作方法
文明与品格
观念参与和社会实践:知识分子的两种类型
文明与品格
以文化创新重塑中国形象
重温蔡元培先生的大学理念
牟宗三先生的生活片段
霍韬晦先生的志业
编校小记………何卓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