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信仰的考古:中国宗教思想史纲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0034222
  • 作      者:
    张荣明著
  • 出 版 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信仰的考古,就是借鉴考古学的某些方法,确定特定信仰的个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定位不同信仰个案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历史关系。<br>    《信仰的考古:中国宗教思想史纲要》将尝试回答如下一些问题:历史上的人们信奉宗教要达到怎样的目的;为达此目的信徒们做了些什么;特定的宗教行为与社会生活状况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宗教学说与现代科学思想之间有哪些联系。
展开
精彩书摘
    2.“破除迷信”与宗教思潮复兴<br>    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扫传统的宗教信念,科学观念植入民心。在中国民间,这一观念的变化通常是用“破除迷信”这一口号展现的。在中国大陆,这一无神论运动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前后达到高峰。传统的宗教思想被批判,教会活动不被法律所容许,甚至民间流行的习俗信仰也被彻底扫除。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到了20世纪80年代风气迅速转变。民间自发的宗教活动纷纷兴起,佛教寺院、道教宫观中的香火开始复燃,基督教堂中圣乐再度奏响。<br>    从前面的简要叙述可以看出,宗教思想随着社会的进展而不断变换内容,但没有如人们通常所说的,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而销声匿迹。<br>    五、宗教思想的发展与人格心理的变迁<br>    生物学家早就注意到,一个生物学意义的人的成长在重演着人类曾经历的动物进化过程;心理学家也注意到,一个人的心理成长也在重演着人类曾经的思想过程。由此提出的问题是:一个人的宗教思想是否与人类的心理机体有关?<br>    ……
展开
目录
引言<br>导言<br>一、中国宗教思想与信仰<br>二、信仰<br>三、中国传统信仰<br>四、信仰的考古<br>五、本书的主旨<br>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br>一、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的对象<br>二、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的任务<br>三、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的方法<br>中国宗教思想的历史变迁<br>一、原始时代的宗教思想<br>二、上古时代的宗教思想<br>三、中古时代的宗教思想<br>四、现代宗教思想<br>五、宗教思想的发展与人格心理的变迁<br>中国宗教思想的功能和类型<br>一、关于宗教定义的分歧<br>二、两种功能的宗教思想<br>三、生命宗教思想的两种形态<br>中国上古时代混合型的宗教思想<br>一、多神一统的信仰体系<br>二、多神一统宗教的性质<br>春秋战国宗教思想的衰落<br>一、传统宗教信仰的动摇<br>二、人文思潮的流行<br>三、内心深处的迷惘<br>董仲舒的政治神学<br>一、秦朝政治信仰的缺失<br>二、汉代政治神学的发生<br>三、董仲舒的政治神学<br>方仙道、黄老道与《淮南子》<br>一、方仙道现象<br>二、黄老道与《淮南子》<br>太平道与《太平经》<br>一、太平道、五斗米道现象<br>二、《太平经》的袍力救助神学<br>佛教的传入及遭遇<br>一、佛教的传入<br>二、最初的理解——《理惑论》<br>三、理论上的改造<br>四、政治上的限制<br>外丹道教与《抱朴子内篇》<br>一、外丹道教概说<br>二、葛洪与《抱朴子内篇》<br>三、宇宙论与神仙论<br>四、论修道与成仙<br>五、论道教与儒教<br>符篆道教与《度人经》<br>一、符箓道教概述<br>二、灵宝派与《度人经》<br>三、三界与三十二天<br>四、天界诸神<br>五、最高神——元始天尊<br>六、《元始灵书》<br>七、《元始灵书》的神圣性<br>八、诵经与超度<br>九、诵经与士人<br>净土宗佛教与净土三经<br>一、弥陀信仰与净土三经<br>二、此岸的苦难及原因<br>三、彼岸世界<br>四、救世主——阿弥陀佛<br>五、获得拯救的方法<br>天台宗佛教与《修习止观坐禅法要》<br>一、智顗与《小止观》<br>二、修道的手段<br>三、入定的体验<br>四、修道的结果<br>五、《小止观》修心理论断想<br>禅宗佛教与《坛经》<br>一、禅宗与《坛经》<br>二、“三科”与认知过程<br>三、自性含万法与记忆及其结构<br>四、佛:般若行和一行三昧<br>五、“三无二不”修行法<br>六、顿悟与渐悟<br>七、对传统佛学的改造<br>八、语言策略<br>僧俗信仰之间的大佛湾石刻铭文<br>一、宝顶山佛教文化与大佛湾石刻铭文<br>二、以孝为本<br>三、天堂与地狱<br>四、修行与得道<br>五、教主柳本尊<br>六、分析和总结<br>世俗道教信仰与《太上感应篇》<br>一、《太上感应篇》分析<br>二、《太上感应篇图说》举例<br>三、《太上感应篇》的特点<br>秘密宗教与《真空宝卷》<br>一、秘密宗教与《真空宝卷》<br>二、众生与救世主<br>三、孙祖与南无教<br>四、此世与来生<br>五、修道的方法<br>六、南无教信仰的特点<br>内丹道教与《上品丹法节次》<br>一、内丹道教源流简述<br>二、内丹道教基本知识和《上品丹法节次》<br>三、内丹初步<br>四、下品丹法<br>五、上品丹法<br>三一教与《林子全集》<br>一、三教合一趋势与《林子全集》<br>二、以儒为本的官方道德<br>三、道一教三<br>四、现实生活<br>五、孔门心法<br>……<br>20世纪早中期传统信仰的衰落<br>后记<br>英文摘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