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性的根本特征是什么?我认为有两个,第一是复杂性,第二是矛盾性,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极其精辟。一个人的表情、谈吐、举止、行为等,都会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欺骗他人。人性不仅复杂,而且,一个人的真实意图还常常会通过彼此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
公元前后的王莽(前45年-23年第,就是一个性格典型,他的性格集中了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双重特点。
西汉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第38岁的王莽被西汉朝廷授大司马,开始执掌朝政,有一天,王莽的母亲生病了,公卿列侯纷纷派遣夫人到王莽家中探视老人病情,王莽的夫人到门外迎接这些高官夫人,史书上记载王莽夫人“衣不曳地,布蔽膝”,穿着非常寒酸,破败不堪,众夫人都错把王妻当做是王府家的女佣了,当王莽妻子说出真实身份,高官夫人们无不大惊,这件事轰动了整个长安城,大大小小的官员和百姓都感叹王莽为官清廉,为人朴素。
王莽的二儿子叫王获,一次,王获杀了自己的家奴,这在当时本来不是大事,因为汉朝的法律有规定,主人对家奴有生杀予夺之权,即使是冤杀,受点处罚便可以了事,但是,王莽却大公无私,毅然逼王获自杀,为冤死的奴隶偿命,这在当时成了轰动全国的义举,朝野上下无不赞叹王莽为人的崇高。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第,郡国大旱,蝗虫肆虐,老百姓多流离失所,王莽为灾民无偿捐出钱百万,良田三十顷,在长安城,王莽为灾民设立二百个灾民居住区,让颠沛流离的穷人安定下来。以后,每当遇到水旱灾害,王莽就吃素,拒绝吃肉。太后知道了,就派人对王莽说:你吃素食,可见你和受灾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等收成好了,你一定要吃肉,为国家社稷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王莽为人朴素,做事低调,严于律己,赈济穷苦人民,总是建议太后多到长安城周边的郊区巡视,慰问孤儿、寡妇和贞妇。每到一个区县,就赈济最贫困的百姓家庭,大量布施钱币、衣服、牛肉、美酒等,年年如此,形成亲民的惯例,获得了民间极高的赞誉。再加上他不善于表达,在交流中总是倾听他人的意见,隐藏自己的观点,给他人留下“宽厚、开阔”的好印象。在知识分子群体中,也有很好的口碑。
其时,上到皇室,下到百姓,都认为王莽是不折不扣的老实人、厚道人、仁心之人。后来,王莽篡夺了西汉政权,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记“莽因汉承平之业,库府百官之富,百蛮宾服,天下晏然。”意思是,王莽政权承接了西汉的太平之世,国家富足,边疆巩固。按照他的性格,应该有一个太平盛世的时代,这个人过去因为百姓受灾,就会素食不吃肉,和灾民甘苦同当,如今,做了皇帝,肯定会施仁政,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可历史的发展偏偏是南辕北辙的,王莽在顺利地篡夺了全国政权,掌握了无与伦比的权力之后,却彻底暴露了自己性格中的另一面,压抑、伪装、掩盖已久的贪婪和狂暴。
比如,这位爱民的皇帝进行国家金融改革,改革货币制度,有一个根本原则:以小易大,以轻易重,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巧取豪夺。比如,在第一次币制改革时,政府以新铸的重12铢的大泉兑换50枚五铢钱,也就是政府用一块钱来换老百姓20块钱,将近二十倍的利差兑换新币,一夜之间,全国大大小小的商人个人财产一下子缩水了20倍,多少人为此家破人亡。
当时他的大臣就对他直言相告,在他的统治下,“民有七亡”——水旱为灾,县官重责,贪吏受取,豪强蚕食,苛吏徭役,男女遮迣,盗贼劫略。不仅如此,还有“民有七死”,分别是酷吏殴杀,治狱深刻,冤陷亡辜,盗贼横发,怨雠相残,岁恶饥饿,时气疾疫。这样的日子,老百姓是水深火热,生不如死。
国家到了末路穷途,生活到了濒死绝境,人们才恍然大悟,尤其是过去衷心拥护王莽的人们,才发现原来过去的老实人却是最奸诈的人,过去最爱民的人,却是对老百姓最残暴的虎狼之徒。
有句话叫“人心不相远也”,意思是人们的心灵距离不远,可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可实际上,人心距离得实在是太远了!王莽前半生大仁大义、大忠大孝,后半生却残暴至极,把一个太平国家搞成人间地狱。王莽的性格,集中了太多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谁也搞不清他的性格中最真实的一面到底是什么。这就是人性中复杂的一面,也是矛盾的一面。
人性虽然是复杂和矛盾的,但是千百年来,人们依旧在不懈地努力,以求解开人们的性格密码,能够及时地识破大大小小的“王莽”。虽然,“性格分析”是个崭新的名词,但破解性格的研究却是人类社会中一个久远的历史传统,是全球各个地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见到一个人,我们总是会去猜测他的性格、脾气和品性等方面的信息,比如,家长为子女介绍恋人,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招收新员工,情人们的恋爱交往,公司人的职场升迁……这些方面,都需要对一个人的性格脾气做详细地了解、认定和洞察,然后,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性格类型做出精准的判断和把握,才能有效地解决现实遭遇的困境,才能增加信心以应对未来方方面面的挑战。
“性格分析”诚然意义重大,但并不是轻易能够达到的。“性格分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知人知面不知心,看到一个人长得怎么样很容易,可是对一个人性格和心思的把握,实在太难了!本书就是要为大家破解“知心”之法,既知他人之心,又能知自己之心,知己知彼,为自己的现实境遇开辟新的道路。
在现代心理学还没有诞生以前,人们评估一个人性格的方法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其中有一种非常有趣好玩的方法,就是绰号,我们许多人在童年的时候,一定给很多人起过外号,或者被别人起过外号。“绰号文化”古已有之,而且无论哪个国家,哪一种文化,都有着自己独特而又长久的“绰号文化”。给一个人起一个绰号,就是对一个人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绰号就是分出不同人群的方法。
展开
——《中国教育报》文化专刊主编 杨桂青
作为一家公众媒体,我们看重的是裴钰文字里体现出来的冷静思辨。在一个大合唱时代,这是一位人文学者的品质与气魄。我对裴钰这本以中国文明做文化语境、用“16型人格”重新解读中国历史的新书——《16型人格》满怀期待。
——《竟报》主编 何睿
古希腊的哲人说过:比认识世界更难的是认识自己。裴钰的新作用现代文化心理学的剃刀,解析了中国文化性格的遗传密码。作为中国人,看了这本书,你会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什么是真正的中国风格。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博闻天下》资深主持人 玉昆
裴钰对中国文化独有的敏感和细腻,在此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新浪读书 张珊珊
从性格看中国历史,以人格读历史人物,是裴钰先生的首创,以这样的形式把中西文化相交融的一本书,令我着迷。也许你也和我一样,想要把这本书带回家,赶快知道自己的性格和哪位古人暗合。
——凤凰网博报 陈泰然
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裴钰以“性格分析类型”视角,解读中国文化。“独特”二字冠之绝不为过。阅此书,诚如遇缤纷奇葩,惟见莲花于眼前次第开放,而欣喜亦与芳华同在。
——著名女作家 袁江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