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还深刻地剖析说,君主与君子交往时和与小人交往时的心理是有区别的:君主对君子比较敬重,因敬重而有的话便说不出口,交流中的这种缺失便会导致疏远;君子对小人则没有敬重之心,因而说话非常随便,由轻而狎而言无不尽。交流中的这种区别,自觉不自觉地拉近了君主与小人的距离。魏徵的这个认识无疑是深刻的。
还有值得注意的另外一层因素:君子贤臣和小人佞臣的理论分际比较容易,而实际评判远为艰难。因为人是可以改变的,君子和小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历史上不乏先是小人佞臣后来成为君子贤臣的,也不乏先是君子贤臣后来变成小人佞臣的。小人君子之间的这种多变性,无疑大大地迷惑了当事人和后来者的眼球,增加了判别的难度。这也许是贤臣何以见疏、小人何以得宠的一个不应忽略的原因。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继严嵩、徐阶之后,以小皇帝朱翊钧的师傅的身份做了内阁首辅,大力推进新政,实行改革,被称为“救时宰相”,太后、皇帝多次下旨褒奖。然而“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的张居正死后不久,朱翊钧便来了个九十度的急转弯,以“谋国不忠,罔上负恩”的罪名下令查抄了张居正的家,转瞬之际,大忠臣张居正便成了大奸臣张居正。张居正之前的内阁首辅徐阶与权奸严嵩斗智斗勇,周旋了许多年,最后扳倒了严嵩,徐阶算得上是一个贤臣。但徐阶致仕后却纵容家人,横行乡里,欺压百姓,骄纵不法,又被人们换上了另一个称谓。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