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满大街的餐馆饭店,满大街的足浴桑拿棋牌房钟点房,如果到我们广大的乡村去看看,也到处都是“农家乐”、“土菜馆”——这从休闲观光、拉动内需和全民致富来说,实在是无可非议的。我无非是想提醒大家注意,因为没有精神的强大支撑,我们很可能已经滑向另一个极端了——全民享乐的消费风潮早已一浪高过一浪。在当下的世界,中国可能是一个最讲究物质生活、讲究El福享受的国度了,几乎已经到了百无禁忌的地步,这个时候还来谈什么养生当以享乐为主,是不是火上浇油啊?
这个时候是不是该谈养生当以清贫为主,养生当以受苦为主呢?
非也。
李渔所谓“兹论养生之法,而以行乐先之”的养生理论,其实都是建立在乐观的心态上的,而这种心态又是建立在现实的世道上的,而非进入所谓的辟谷,更非深奥之玄学。约四百年前的李渔,当然不可能知道菲尔普斯拿八金然后吸食过大麻,也不知道黑人奥巴马会当选美国总统,正如我们也不可能知道四百年后的中国和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明白,李渔是那个时代的明白人,是那个时代的养生行乐的总导演、总营养师、总保健师,或者说是那个时代的文化集大成者,这么说我想一点也不会过分吧。因为养生当以行乐为主,这是李渔养生术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而且也是惠及众人的,不仅仅是达官贵人,而且也照样推及民众。此所谓民众,当是明末清初之城镇平民,用老的历史课本上的说法,应该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所谓萌芽时期就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李渔也是那个春江里的一只老鸭子。我们看看《金瓶梅》对清河县的描写,对西门庆交际圈生活圈的描写便可知道,那个时候也是全民享乐时期啊,所以看李渔的《闲情偶寄》还毕竟是一个文人的方式,语言甚美且懂节制,娓娓道来,甚是平易,既不媚俗也不媚雅,今天看来多少还是美学生活的一种极致。
展开
——李渔
在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个重要部分专门研究生活的乐趣,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宅与庭园、屋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的梳妆、美容、施粉黛,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导引,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性生活的节制,疾病的防治……这个享乐主义的戏剧家和伟大的喜剧诗人,写出了自己心中之言。
——林语堂
“闲情”可泛指“休闲生活的情趣”……中华文明在本质上是崇实避虚的,但在它以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反而产生了一种倒逆性代偿,即不少文人避实崇虚,不愿或不擅对生活实物进行文化关照了。《闲情偶寄》大规模地弥补了这一缺陷……“颐养部”关涉生命的快乐和健康,李渔用达观的人生哲学在生活的烦嚣中寻找行乐保健的方法。其中有的出于他个人的机智,有的则出于整个中国古代的集体思维,千百年来行之有效,直到今天还无法轻视。
——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