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帝时,刘向奉命校书,撰成《别录》,其子刘歆又奏上《七略》,为中国校雠学奠定基础;他还采摘先秦旧事和汉初遗文,撰成《新序》、《说苑》及《列女传》。刘向的人性论主要见于《新序》、《说苑》和王充、荀悦的记载,是我们今天研究其人性论的主要资料。
1.刘向的性情相应说
在汉代人性论史上,刘向提出的性情相应说具有重大的意义。董仲舒提过:“凡人之性,莫不善义。然而不能义者,利败之也。故君子终日言不及利,欲以勿言愧之而已,愧之以塞其源也。”①刘向认为:“凡人之性,莫不欲善其德,然而不能为善德者,利败之也。故君子羞言利名。言利名尚羞之,况居而求利者也?”②两相比较,刘向重“德”,董仲舒重“义”,德是对主体本身的要求,义是外在伦理,两者的不同显示出从董仲舒到刘向生活环境的变化。研究者根据刘向的这句话对他的人性论作出不同的解释。徐复观先生认为刘向主张性善情恶,“按论语以‘德行’二字连词,故德亦有行义;‘欲善其德’,即‘欲善其行’。欲善其行,而系出于人性之要求,则刘氏实亦以性为善。从《建本篇》‘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己才者也’的话来观察,则他承董仲舒的影响,大概认为性善而情恶,所以‘反情’即所以治性”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