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古今之争与文明自觉:中国语境中的施特劳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780664
  • 作      者:
    徐戬选编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什么是正确的生活方式?“中西之争”背后人类共通的切身问题。
展开
内容介绍
    《古今之争与文明自觉:中国语境中的施特劳斯》标题已经显明,古今之争同文明自觉有着深刻关联。编选这样一本文集,旨在关注当代学人如何面对施特劳斯对现代各种“主义”的根本挑战。由于篇幅所限,对诸多为学界所熟识的文章只好忍痛割爱,因此,文集选目难免挂一漏万,敬请读者体谅。入选文章大多曾发表于国内正式刊物,收入《古今之争与文明自觉:中国语境中的施特劳斯》时部分作者进行了修润。
展开
精彩书评
    施特劳斯的学问方向给中国学人的启发首先在于:自由主义也好,保守主义、新左派主义或后现代主义也好,是否真的能让我们应对中国文明所面临的深刻历史危机。我们相信;按施特劳斯的学问方向培育自己,我们肯定不会轻易成为任何“主义”的教诲师,倒是难免走上艰难地思考中国文明传统的思想历程。
    ——刘小枫
    对传统的真正忠诚并不等同于泥古的传统主义,两者水火不相容。忠诚于传统并不在于单纯地保持传统,而是在于维护传统的连续性。
    ——施特劳斯
展开
精彩书摘
    其次,社会现实表明,价值分歧不仅会促进公民权利,也可能造成伦理空虚,而道德沦落恰恰足以威胁到社会正义。起码可以肯定,价值共识的重要性并不低于价值分歧,成熟的公民社会恰恰需要两者之间的平衡。按照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多元文化论基于事实和价值的区分,根据这一前提,理性只能审理关于事实的问题。那么,社会科学如何能够提供调和价值分歧的知识基础?
    冷战之后,亨廷顿率先使用“文明”的范畴来研究国际冲突。如果文明具有冲突的潜在可能,那么从各种文化领域——无论是经济的、审美的、法律的抑或社会的“领域”——出发就无法把握这种冲突的实质。文明冲突论所提出的挑战在于,文明的概念无法化约为各种自主的文化领域。文明冲突的核心必然是使文明共同体休戚与共的根本原则,亦即这种文明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及其制度理想。政治社会的合法性最终来源于正当性,而正当性取决于这一社会的首要部分的信念。无疑,正当性更加贴近文明的核心。相对于社会科学中习以为常的“国家”、“社会”、“文化”乃至“民族”的概念而言,“文明”的概念能够更为恰切地描述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命运的共同体。
    显而易见,世界上存在着诸多的文化现象,但并非每种文化现象都符合文明标准。人们或许可以研究西藏农奴制度的“社会文化”,研究日本的切腹自杀现象的“美学文化”,研究十字军东征的“宗教文化”,研究法国拍卖圆明园文物的“法律文化”。
展开
目录
徐戬
编者说明
徐戬
高贵的竞赛(代序)
刘小枫
刺猬的温顺(2001)
甘  阳
《政治哲人施特劳斯》后记(2003)
张旭
施特劳斯在中国——施特劳斯研究和论争综述(2003)
邓正来、曼斯菲尔德等
与施特劳斯学派相关的若干问题——与曼斯菲尔德教授的对话(2008)
马恺之
哲人的自由,哲人的沉默——施特劳斯与中国哲学(2008)
刘小枫
施特劳斯与中国——古典心性的相逢(2009)
张志扬
启蒙:落日前的凭吊——为“五四”九十周年而作(2009)
包利民
“《罗尔斯篇》”与古今之争的得失(2009)
陈建洪
张皇失措的哲学(2009)
张文涛
施特劳斯、古典学与中国问题(2009)
韩  潮
天人之际·古今之变·中西之会——施特劳斯西来意(2009)
附录
施志高
通识教育——通俗化还是教化(2009)
徐戬
斯言之玷——审视一个中国的施特劳斯门人(200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