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逻辑的社会功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65171
  • 作      者:
    王习胜,张建军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倡导理性 恪守逻辑 正确思维
展开
作者简介
    王习胜,安徽舒城人。逻辑学专业博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后。现任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皖西学院政法系教授。兼任中国逻辑学会理事、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安徽省伦理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兼职研究员。<br>    张建军,河北沧州人。现任南京大学逻辑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系副主任兼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文科公共基础课首席教授。兼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逻辑学会会长,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逻辑学课题组首席专家。1993年被评为“为我国社会科学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专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展开
内容介绍
    《逻辑时空》丛书的基本定位是大众读物和教学参考书。<br>    《逻辑时空》丛书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和阐释人们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里的逻辑问题。具体写法是:针对社会生活某个特定领域里的思维实际,突出该领域里最常见的逻辑问题,结合具体的典型的案例进行阐释,介绍相关的逻辑知识。介绍逻辑知识时不求逻辑体系完备,力求突出重点,也就是说在某特定的领域里,有什么突出的逻辑问题,我们就重点写什么。在说明逻辑知识时,为方便读者理解,必要时适当介绍相关的预备知识。<br>    《逻辑时空》丛书也精选了近20年来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的几部逻辑普及读物。这几部读物都请作者做了新的修订。
展开
精彩书评
    基础学科包括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理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br>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br><br>    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br>    ——政治家 毛泽东<br><br>    逻辑对生活、认识和哲学都是必不可少的。<br>    ——逻辑学家 金岳霖<br><br>    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br>    ——语言学家 吕叔湘 朱德熙<br><br>    一个人的思维假使没有逻辑性就容易产生混乱。……假如没有逻辑发展的完整性和首尾一贯性就构不成体系。即使有个体系,也是一个坏的体系。<br>    ——文化学家 王元化<br><br>    逻辑思维与人类为伴,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br>    ——“逻辑时空丛书”主编 刘培育
展开
精彩书摘
    哥德尔的第二项成果,是所谓“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其所证明的是:对于任何足够复杂(其复杂度达到初等数论)的形式系统而言,如果它是相容的(无矛盾的),那么它就必定不是语义完全的。这个结果有一个重要推论(史称“哥德尔第二不完全性定理”):对于任何足够复杂的形式系统而言,如果它是相容的,那么它的相容性是不可能在该系统之内得到证明的。哥德尔的这个结果在当时学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因为它不仅清楚地揭示了作为公理化方法之最高成就的形式系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否定了希尔伯特提出“证明论”的初始追求:彻底证明现有数学系统的相容性,确保悖论不再出现。由于哥德尔的证明严格遵循了“证明论”的要求,是无懈可击的,从此人们只得把希尔伯特的“绝对相容性”诉求弱化为“相对相容性”诉求。<br>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证明,也粉碎了为当时已经确立的“公理化集合论系统”提供严格的相容性证明、确保其不再出现悖论的希望。这些公理化集合论系统都是为消除导致所谓“第三次数学危机”的集合论悖论而建立的,它们都因为其复杂性高于初等数论而被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所统摄。哥德尔定理尽管说明了形式系统方法的局限性,但同时也有力展示了形式系统方法的巨大威力,使得现代逻辑基本研究方法和现代演绎科学方法论得以最终确立。<br>    上述意义的“证明论”、“模型论”,加上“集合论”和“递归论”,经常被称为“狭义数理逻辑”(有时再加上逻辑演算基础理论),其中“集合论”可视为布尔的“类演算”向无限类研究扩张的结果;递归论则是对“能行可计算”这种“受控推理”的研究(也为哥德尔在证明不完全定理时所创立),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直接理论基础之一。在现代学科分类体系中,它们经常被归到“数学基础”研究之下,但它们又都具有一般哲学与方法论价值,属于当代逻辑学与数学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br>    现代演绎逻辑另一个方面的巨大发展,是“哲理逻辑”学科群的兴起。<br>    由上面的评述可以看出,现代逻辑的创生是在一批数学家的手中完成的,但这些数学家都具有强烈的哲学关怀,许多人本身就是出色的哲学家。<br>    ……
展开
目录
导言<br>1.转型社会:呼唤逻辑理性的规约<br>2.逻辑史话:千锤百炼的理性工具<br>第一章 失范失序:社会需要“逻辑”<br>1.激情的悲歌<br>2.利令智昏<br>3.法理项背<br>4.“颠覆”与“恶搞”<br>5.警世箴言<br><br>第二章 演绎求“真”:形式理性的法庭<br>1.“真理”之假<br>2.演绎的特质<br>3.以规则保证<br>4.预见的方式<br>5.质疑的工具<br>6.创新之利器<br><br>第三章 归纳求“信”:合理置信的底蕴<br>1.偏好与臆断<br>2.归纳与置信<br>3.直觉与合理<br>4.信度与确证<br>5.多数与民主<br>6.归纳意识与归纳域<br><br>第四章 辩证求“和”:条件链上的动态平衡<br>1.“辩证”溯源<br>2.辩证要义<br>3.何以辩证<br>4.辩证误识<br>5.悖论与辩证<br>6.动态的和谐<br><br>第五章 逻辑精神:社会理性的内核<br>1.社会理性的特质及其取向<br>2.以逻辑分析考辨社会共识<br>3.以逻辑论证审议民主法治<br>4.以逻辑素养支撑科技人文<br>附录<br>关于开展逻辑社会学研究的构想<br>真正重视“逻先生”<br>——简论逻辑学的三重学科性质<br>从“逻先生”看“德先生”与“赛先生”<br>——关于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的对话<br>逻辑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br>逻辑与宗教对话<br>关于普通高中实验课程“科学思维常识”<br>后记(王习胜)<br>后记(张建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