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种“宗教性道德”究竟从何而来?如果相信上帝,那么它们应都来自上帝。但如果上帝只有一位,世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教派、不同的信仰而且常常争斗不休冲突不已呢?当然,上帝的事情是人所不能理解、不能过问的,那就不必问、不该问。但是假若有怀疑心有好奇心而偏偏想问,该如何办呢?
上帝不会回答。人们只能试图回答。我的尝试回答是:宗教性道德本是一种社会性道德。它本是一定时代、地域、民族、集团即一定时、空、条件环境下的或大或小的人类群体为维持、保护、延续其生存、生活所要求的共同行为方式、准则或标准。由于当时的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这种社会性道德必须也必然以一种超社会超人世的现象出现。从图腾时代的动物崇拜到宗法社会的祖先崇拜,从多神到一神,从巫术到宗教,甚至抽象到哲学理论上,都如此。即都以世上人间的各种道德准则、人的行为规范、心性修养,本源于超越此有限人际、生活世俗的“天理”、“良心”、“上帝”、“理性”,正因为这样,人群才慑服,万众才信从。
……
序
内在自然人化说
两种道德论
第一节 经验变先验
Ⅰ宗教性道德
Ⅱ“礼”源于“俗”
第二节 现代社会性道德
Ⅰ形式正义和普遍性
Ⅱ自由主义的问题
第三节 西体中用
Ⅰ善恶与对错分家
Ⅱ“天地国亲师”
关于情本体
一 心、性为本还是情为本
Ⅰ道德律令与理性凝聚
Ⅱ宋明理学追求超验的失败
Ⅲ道德的人是“最终目的”
二 什么样的情
Ⅰ亚伯拉罕的杀子与中国的孝一仁
Ⅱ“未知死,焉知生”与“未知生,焉知死”
答问
一、情本体、两种道德与“立命”(2006)
Ⅰ人性能力
Ⅱ权利与善谁优先
Ⅲ“道始于情
Ⅳ立命:上帝拯救还是自己拯救
二、谈“恻隐之心”(2007)
Ⅰ道德心理与社会生物学
Ⅱ“共同人性”的三方面
三、再谈理性与本能(2008)
Ⅰ动物本能与人类理性
Ⅱ能力、情感与观念
Ⅲ两种道德与儒学传统
四、新一轮“儒法互用”(2009)
Ⅰ善是什么
Ⅱ和谐高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