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西方哲学史(第4卷) 现代世界中的哲学》具有严谨的学术性,但是毫不晦涩,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该书胜过罗素和科普斯顿的著作。对国内读者来说,它是非常宝贵的哲学读物,也是了解西方哲学史的必读著作。此书也获得了2010年度第十届引进版社科优秀图书奖。
海报:
《牛津西方哲学史(第4卷) 现代世界中的哲学》讲述的是20世纪的哲学史。《牛津西方哲学史(第4卷):现代世界中的哲学》以三个概括性的章节为开端,在其余的章节分别处理逻辑学、自然神学、政治哲学等特殊的哲学领域。与前三卷不同的是,这一卷没有按照年代顺序排序,而是主要围绕着几个20世纪主要的哲学界元老人物展开论述,比如维特根斯坦、边沁、尼采等人。该书是作者投入心血较大的一部作品,《牛津西方哲学史》的压轴之作,也是了解20世纪哲学史的经典作品。
英国躲过了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期席卷欧洲大多数国家的猛烈的宪政风暴。然而,就在法国大革命爆发的1789年,在英格兰问世的一本著作将会对拿破仑死后长时间里的道德和政治思想产生一种革命性的影响。这便是耶利米边沁(JeremyBentham)的《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Anintroductiontotheprincipleofmoralsandlegislation),它后来成了以功利主义为人们所知的思想学派的基本宪章。
边沁生于1748年,父亲是伦敦一位颇有前景的律师。身材瘦弱、热衷读书和心智早熟的他,7岁时就被送入威斯敏斯特学校就读,15岁时毕业于牛津大学王后学院。他注定要从事法律事业,21岁时就受邀出庭辩护,然而当时的法律实践令他感到厌烦。早在牛津大学聆听著名法学家威廉布莱克斯通(WilliamBlackstone)的讲座之时,他就已经对当时的法学理论有所排斥。在他看来,英国的法律体系笨拙、机械,而且前后并不一致:它应当在以合理的司法原则为指导的基础上加以重建。
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所发现的这些基本原则来自于休谟。他告诉我们,在研读休谟的《人性论》(TreatiseofHumanNature)时,眼前的天平相继倒塌,他慢慢相信有用性才是衡量所有美德的试金石和标尺,是唯一的正义之源。在持异议的化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莱(JosephPriestley)所写的一篇文章的基础之上,边沁把有用性解释为大多数公民的幸福,后者应当成为判断一个国家种种事务的标准。宽泛地说,道德的实际标准和立法的真正目标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1770年代,边沁就布莱克斯通的《英格兰法律释义》(CommentariesontheLawsofEngland)做了一个批评。其部分内容以《政府片论》(AFragmentonGovernment)为题发表于1776年,书中对一种社会契约观念发起了攻击。与此同时,他还借鉴意大利刑法学家西萨尔贝卡利亚(CesareBeccaria,1738—1794)的思想,撰写了一篇讨论惩罚的论文。对惩罚目的和界限的一种分析,与功利原则的表述一起构成了《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一书的实质内容,这本书写成于1780年,离其正式发表的时间尚有9年。
《政府片论》是边沁对“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判断正确和错误的尺度”这一原则的第一次公开表述。此书虽以匿名方式发表,却赢得了一些有影响力的读者,其中包括谢尔伯恩伯爵(EarlofShelburne),这位辉格党领袖不久当上了首相。当谢尔伯恩了解到本书的作者是边沁之后,便把后者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并将其介绍给英国和法国的政治社交圈。边沁在英国新结交的朋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卡洛琳娜福克斯(CarolineFox),她是查尔斯詹姆士福克斯(CharlesJamesFox)的侄女,经过长时间松散的恋爱之后,边沁在1805年向她求婚,然而却没有成功。其法国友人中最重要的是埃蒂扬纳杜蒙( tienneDumont),他是谢尔伯恩儿子的教师,后来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边沁著作的翻译。一段时间以来,边沁在法国的名声要大于其在英国的名声。
1785到1787年,边沁生活在国外,期间他周游了欧洲各国,并与弟弟萨缪尔生活在一起,后者当时正在白俄罗斯的克里切夫经营着国王波将金(Potemkin)的庄园。在那里,他构想了一种新型的、能够进行全景监控的监狱,这个圆形的建筑拥有一个中央观察点,以便让狱卒们能够对犯人实施永久性地监视。边沁满怀改革监狱的热情从俄罗斯返回之后,便极力劝说英国和法国政府兴建一所模范监狱。威廉皮特政府曾通过一项议会法案,授权完成这一设计,然而却因有公爵头衔的领主们不愿监狱建在他们庄园附近,以及国王乔治三世的亲自干预(边沁似乎相信如此)而归于失败。法国国民议会虽然没有接纳由边沁来监督建造这样一所全景监控监狱的建议,但确曾授予他共和国荣誉公民的身份。
边沁对法学理论与实践的兴趣远远延伸到了其最初的刑法专业之外。由于对民法混乱状态的失望,他撰写了一部长篇论文《论一般法》(OflawinGeneral),和他的许多著作一样,这本书直到他去世之后很久仍未出版。在反思《济贫法》的基础之上,边沁提出,应当建立一个由国家联合控股公司来经营的全景监控监狱网络,作为“令人棘手的穷人”的工厂,当犯人的劳动能够维持他们生存时,他可以从中分红。然而,全景监控监狱从来也没有得以建造,无论它是服务于刑法目的还是被投入商业用途。不过,议会曾经在1813年通过投票方式决定支付给边沁23000英镑,以补偿他的设计工作。
……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
★这部天才的、可读性非常之高的著作以典范性的清晰笔调呈现和分析了古代哲学家们为主要哲学领域贡献出的重要思想和论证……插图的品质、美妙和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这本书能脱颖而出。
——《伦敦书评》
★个性与心智的光辉。
——网友短评
★20世纪后期有两部举足轻重的单作者哲学史,一是罗素(BertrandRussell)的《西方哲学简史》,一是耶稣会教父科普斯顿(JesuitFatherCopleston)的十卷本《西方哲学史》。两部著作各有优劣:罗本文采飞扬,但缺乏史证,科本言之凿凿,但枯燥乏味。最理想的哲学史家应该言如科氏,而文如罗氏。遗憾的是,这两方面我都力不从心:论学识,我达不到科氏的渊博;论文笔,我模仿不了让罗氏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独一无二的风格。因此,我打算取长补短:言之确凿胜罗氏,文之诙谐胜科氏。
——作者安东尼·肯尼自述
★“牛津”作者肯尼早年接受古典学术训练,专业知识扎实,学,识兼备,其书结构新颖,立论明确,阐述清晰是一本通而不俗初入门径者的好书。
——网友短评
★肯尼的这套大书,其实是一部好看的哲学史。虽然规模比罗素的书大了一倍,却依然让人有耐心读下去——甚至当作枕边书,也不是不可以的。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