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由“命”而“道”:先秦诸子十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23400
  • 作      者:
    黄克剑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正像路的拓辟和延伸只在行路人的脚下,“道”只在致“道”者真切的生命祈向上呈现为一种虚灵的真实。只有诗意的眼光才能发见诗意,历史中的良知也只有当下的良知才能觉解;在诸子不得已留下的言诠中与“道”相遇,乃在于以本己的生命体悟默然契接那有过至深体悟的生命。
展开
作者简介
  黄克剑,1946年生于陕西虢镇。曾先后任教于华中理工大学哲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两难中的抉择》、(《寂寞中的复兴》、《挣扎中的儒学》、《人韵——一种对马克思的读解》、《心蕴——一种对西方哲学的读解》、《百年新儒林——当代新儒学八大家论略》、《黄克剑自选集》、《美:眺望虚灵之真际——一种对德国古典美学的读解》、《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合著)、《由“命”而“道”——先秦诸子十讲》、《名家琦辞疏解——惠施公孙龙研究》,译有(《政治家》(柏拉图著),主编有《当代新儒学八大家集》、《中华文化图典》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着眼于终极意趣上的价值弃取,《由"命"而"道"先秦诸子十讲(修订版)》将老子、孔子前后先秦人文眷注重心的移易把握为“由‘命’而‘道’”,并就此对蜂起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学说作了意有别裁的阐释。与“由‘命’而‘道’”这一总摄性的学思断制相应,《由"命"而"道"先秦诸子十讲(修订版)》由“学以致其道”所笃信的是一种“生命化的方法”。作者指出:只有诗意的眼光才能发见诗意,历史中的良知也只有当下的良知才能觉解;虚灵的人文传承或当在于生命和历史的相互成全——以尽可能蕴蓄丰赡的生命由阐述历史而成全历史,以阐释中被激活因而被升华的历史成全那渴望更多人文润泽的生命。
展开
精彩书摘
  战国中叶出现了一批“以善辩为名”的“辩士”,这些人从汉代开始被人们称为“名家”。名家人物并不只是以口舌之争为能事,他们往往“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①——试图推扩这样的论辩,借着端正名实的关系,为天下人立一种教化,但显然一直未能如愿。历来学者评说名家总会带着讥讽或轻蔑的口吻,不过有趣的是,这些不走运的“辩者”在被历史一再边缘化的同时,也被人们作为先秦诸子中个性鲜明的一家一再提起。苟子就曾责难名家人物:不效法先王,不尊重礼仪,喜好钻研古怪的论题,玩弄诡异的言辞,分析过于琐细而不切实际,徒有辩论技巧而没有什么用处,耗费精力多却功效甚微,不可以靠他们来确立治国的法度。然而,他们所持见解有一定的根据,所说的那些话又都有条有理,这足以蒙蔽和蛊惑愚昧的民众。②庄子也批评名家人物说:其道术乖张而驳杂,所说的那些话往往与道不相契合;不看重德行的修养,只是一味在外物的分辨上逞强,这样的致道途径实在不免迂曲而褊狭。③相比之下,史家对名家的治学初衷显然有着更多的同情理解。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说:名家看重“名”,使人检点自己的行为而约束于名分,但容易忽略当下人生的那份真切感受;不过,对于他们在端正名实关系上所作的努力还是不能不看到的。又说:名家过多地纠缠于烦琐的细节,往往使人难以领会他们说话的本意。
展开
目录
“学”在先秦的自觉——从史巫之学到致道之学(修订版序)
初版自序
第一讲 绪论:中国的“轴心时代
一种生命化的研究方法
人类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
卜“命”与致“道”
先秦诸子学说在怎样的人文分际上

第二讲 老子
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
“道法自然”
“有无相生”
“上德不德”
“复归于朴”

第三讲 孔子
孔子的生命情调
“仁”——“吾道一以贯之”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政者,正也”
“有教无类”

第四讲 墨子
墨子与《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
“尚贤”与“尚同
“尊天”与“事鬼
儒墨之辨

第五讲 庄子
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
“大道不称”而“寓诸庸
“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
“吾丧我”,以“相忘乎道术”
“无所待”,“以游逍遥之虚”
第六讲 孟子
儒学的主脉与孟子
性善论与“四端”说
“义”、“利”之辨与“良贵”说
“王”、“霸”之辨与“仁政”说
“小”、“大”之辨与“存心”、“养性”的修养论

第七讲 荀子
荀子其人与儒门中的荀学
“天人之分”与“制天命而用之
“性伪之分”与“化性起伪
“明分使群”与“隆礼”、“重法”
“化性”、“解蔽”而“终乎为圣人”

第八讲 名家
“辨说”与名家
惠施的“合同异”之辩
公孙龙的“离坚白”之辩
几点评说

第九讲 法家
“法”意识的不同人文内涵
李悝、吴起和商鞅
慎到与申不害
韩非

第十讲 阴阳家
从“数术”到“阴阳之术
“阴阳”与“五行”
“五行相生”与“月令”
“五行相胜”与邹衍的学说
附录一 “先秦诸子”绪论讲 授提纲
附录二 老子学说讲授提纲
附录三 孔子学说讲授提纲
附录四 墨子学说讲授提纲
附录五 庄子学说讲授提纲
附录六 孟子学说讲授提纲
附录七 荀子学说讲授提纲
附录八 名家学说讲授提纲
附录九 法家学说讲授提纲
附录十 阴阳家学说讲授提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