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613541
  • 作      者:
    侯外庐著
  • 出 版 社 :
    岳麓书院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侯外庐,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史学界,侯外庐与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并称“五老”。《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是他讲授中国思想史古代编大纲的整理扩充,1942年末完成,1944年由文风书店出版。此书既是《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的姊妹作,又为《中国思想通史》工作的起点。书中,作者将解决思想史上的难题作为重点,同时注意思想史与社会史的关联,将思想史研究放在社会史的背景下加以研究,从材料实际出发,力求实事求是。这在作者自己是“第一次”,“在并时学者的同类著作中或者也是较早的实践”,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至今仍不失启发和指导作用。
  在此次编辑过程中,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以文风书店1946年再版本为底本进行整理,尽量保持原著风貌。
展开
精彩书评
  外老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方法论,如果用一句话表述,就是:社会历史的演进与社会思潮的发展是一致的。他强调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从哪里开始。例如,西周的官学、春秋时代的缙绅之学、战国时代的诸子并鸣之学、西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潮以及近代的各种社会思潮,都和中国历史自身的演进相联系着。……学人们将社会史与思想史相贯通,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史研究最重要的创见,在这方面外老做出了卓越贡献,值得我们学习。
  ——张岂之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节 官学到私学底转变
  在这一节首先要加一段插话,即《老子》的年代问题。因为如果《老子》一书果是孔子问礼的老聃其人所作,那么这里必先规定中国私学是由老子开始,孔子当退后一步。果是这样,我们依据社会史的发展,实在有好多矛盾问题在老子思想中不能解决。
  《老子》一书,自清人汪中、崔述以来,即致疑其晚成,崔言日:
  “《老子》文似战国诸子,与《论语》、《春秋》之文绝不类。孔子称述古之贤人及当代卿大夫,《论语》所载详矣。何以不载老子一言?孟子但距杨墨不距黄老,果老聃在杨墨前,孟子何以反无一言辟之?”(《洙泗考信录》)
  汪中以史无楚人仕周之事为疑,梁任公以《老子》文句体例以及生死年代矛盾为疑,冯友兰引司马谈“道家采儒墨之善”证道家后起为疑,钱穆以思想议论为晚世战国之遗绪为疑,各家所疑,相得益彰。
  郭沫若氏《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书,列老子于孔子之前,作者认为颇有问题,比该书一、二章的有价值的议论似不联结。老子思想本与西周天道观念未能相接,所以郭氏用“发明”来裁剪,他说:“老子的最大的发明便是取消了殷周以来的人格神的天之至上权威,而建设了一个超绝时空的形而上学的本体。”这种思想,我以为要和社会史相比研究的,只有“礼堕而修耕战”的战国思想,才在“尽地力”之教方面,寻到地下的原理,产生了战国诸子自然的天道观(类似泛神论),只有在类似显族贵族的社会出现。土地向私有转化,否定了西周到春秋的土地国有(氏族贵族的公有)制度,才可能否定人格神的天道。
  这里,郭先生认《老子》一书成于环渊(关尹)之手,在考证学上本可以立足,但他又以为《老子》书则似《论语》的语录,为环渊所纂集。这就问题太多了。第一,《孟荀列传》所言“环渊著上下篇”,明言是著而非述,第二,《道德经》文体为经体,和《论语》的语录体显明是春秋与战国著述形式之区别,未能类推,第三,按《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所引《老子》文句而言,秦以前《老子》一书固然可能问世,但决不能证明书在墨子甚至孔子之前,以郭先生考证《易经》成年的方法讲来,《荀子》言《易》,《孟子》不言《易》,《易》可能成于孟、荀二家之中间时代,同样地孔、墨、孟诸家不言及老,何以《老子》一书可能产生他们之前呢?
  尤有进者,郭先生发现金文中没有与天对立的“地”字,这确是一个土地生产手段为氏族贵族公有的反映,地下生产手段的独占(非私有),可以形成了天道的独占观念,难以发生理论化的地观念(形而上学),地下的“公田”还元而为天上神赐,亦是顺序的原始观念形态。
  实在说来,春秋时代,“地”的观念化亦并不发达。孔子的《论语》中只有一两个“地”字,所谓“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其次避地”。“地”是一个具体的例子,并没有观念化了。《墨子》的书分为三部,其第一部分弟子纪录者从《尚贤》到《非命》十四篇,也少有地的理论,除了在《尚贤》中引《周颂》说:“圣人之德,照于天下,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其有昭于天下也),若地之固,若山之承,不坼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明,与天地同常。……故圣人之德,盖总乎天地者也。”此外毕沅辑《墨子》佚文,有“翟以地为r”,似出翟之弟子手笔。然这种偶见的地观念,亦是到了战国初年的历史了。
  所以,在孔、墨的代表作中,讲“地”的观念,是普遍以社稷代替,社稷二字,虽理论化,然不但不和天对立,而且反是还元于天的人格神。
  然而,《老子》一书,天地对立的理想则成了家常,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这种形而上学的天、地观,与其说是发明,毋宁说是战国诸子的同点。他的思想路线,把现实的儒墨斗争,抽象为超现实的思辩斗争,正和战国中叶以来庄子的神秘主义以及辨者的形式主义之诸论争,相为密结,成为古代学术第三期的特征。
  再,按郭先生的发现,“仁”是儒家孔子的观念生产。作者以为“仁”的论争是孔、墨的一个基本争执,然而,老子却在“仁”未发现的时候,便会反对仁义,所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天地不仁……圣人不仁。”这是奇迹。
  再,按《老子》一书,没有一个人名与地名,比一切子书中为最奇怪的地方,这大有作者故意避露马脚之重大嫌疑,然他提到什么左将军等名词则显然看出时代之用语。
  我们在《老子》书中,不论就其体系,或就其概念,可以举出很多战国时代的观念,例如“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财货有余,是谓盗夸”,“人多技巧,奇物滋起”,这些经济的观念,决不能生成于春秋时代。“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大制不割”,这些政治的观念,正是对于战国巨室的反感。“不尚贤”,“礼者仁义之薄而乱之首”,这些伦理又都是反对儒墨所建立的道德范畴。新道德律在东周末年才是建立的阶段,在意识上形成反对的理论应该更为晚成的东西。
  据作者的研究,战国时代的“道家”与辩者,有一个共同的意识,即世界观的自由与概念的自由。他们在现实社会可以规避具体问题。而在概念的运用上则极尽游戏的能事,对客观世界不妨为“愚人之心”,对观念世界则敢于和西周的上帝做朋友,“与造物者游”。明白了这一矛盾。
展开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中国古代思想底三阶段
第一节  西周官学时代及其官学
第二节  官学到私学底转变
第三节  子学思辩的时代及其前途
第二章  殷代的主要意识生产
第一节  殷代历法意识生产的起源
第二节  殷代“卜”的意识生产
第三章  周人“国有思想”及其前途
第一节  周人“国有思想”的原因
第二节  周人的“天人合一”思想
第四章  周人思想第一次的变迁
第一节  第一次思想变迁的历史原因
第二节  周代悲剧思想的先趋之路
第五章  孔墨显学主潮论上(方法论之异同)
第一节  春秋思想文物的具文化及其显学批判
第二节  孔子知识论的特点
第三节  墨子知识论的特点
第六章  孔墨显学主潮论下(学说体系之异同)
第一节  孔墨显学的优良传统
第二节  孔子学说的体系
第三节  墨子的学说体系
第七章  老庄学派反“显学”的智者学说
第一节  老庄学派的历史路线
第二节  老子学说的体系
第三节  庄子的概念游戏
第八章  儒家思孟学派及其放大了的儒学
第一节  子思孟轲的学派研究
第二节  中庸思想的形而上学
第三节  孟子的社会人类观
第四节  孟子的政治思想
第五节  孟子的天论与性善论
第九章  后期墨家及其通约了的墨学
第一节  辩者墨学的学派性
第二节  辩者墨学对于墨子学说的修正
第三节  辩者墨学对于墨子道德学说之发展
第四节  后期墨学的科学论
第五节  后期墨学的认识过程论与论理学
第十章  诡辩学者的论理学
第一节  诡辩学者的学派性
第二节  惠施及其论理学
第三节  公孙龙及其论理学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思想底综合者荀学
第一节  荀子的时代与荀学
第二节  荀子在古代学说中的批判与发展
第三节  荀子唯物论的要素及其无神论
第四节  荀子的认识论与论理学
第五节  荀子“性恶”论中的两条战线之斗争
第六节  荀子学说的局限及其批判
第七节  荀子关于儒家传统的朴素修正
第十二章  法家的悲剧历史与韩非子
第一节  法家的历史及其历史觉醒
第二节  韩非子历史的并思想的传统
第三节  韩非子的学说概论
第四节  韩非的理想与历史的现实
第十三章  附论屈原思想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