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2158
  • 作      者:
    任平,陈忠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任平,哲学博士,教授,苏州科技大学副校长,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批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教指委成员,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等学术团体的常务理事,江苏省哲学学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出场学研究,出版的学术专著主要有《交往实践与主体际》、《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等十余部,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70多篇。多次获得江苏省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陈忠,哲学博士,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市首届东吴中青年学者,苏州大学教学名师,江苏省“333”工程培育对象,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基金等项目多项,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点项目。主要从事规则论与发展伦理等研究,出版专著《规则论》,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多次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在迈入21世纪新形势的当下,全面总结、系统回顾新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知识路向,无疑有助于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第一部汇集我国马克思哲学研究老中青三代、不同研究范式研究成果的高水平论文集,共收录了我国近50位著名、知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专家撰写的80篇文章。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为主线,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范式、哲学史论研究范式、文本学-文献学研究范式、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中国化研究范式、对话研究范式,出场学研究范式、哲学研究方向的创新八大方面,系统地反映我国新时期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
展开
精彩书摘
    哲学是不会终结的。只要人存在,哲学就不可能终结。因为人只能以人的方式存在,他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中都存在哲学。思维不可能只是直观的具体的思维而不进行抽象思维,实践不可能是本能的而没有自觉意识的。哲学家的哲学只是对这种现实的哲学思考。可是对某种哲学形态来说,却是可以终结的。这种终结往往意味着哲学形态的不同程度的变革。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曾多次倡言“消灭哲学”。但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消灭哲学”是在特定历史境况中有具体针对性的哲学革命口号。“消灭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正在探求创立一种以变革现实为目的的哲学,以一种新的哲学来代替传统的思辨哲学内容的浓缩口号。
    所谓“消灭哲学”,从根本上讲就是消灭那种把哲学视为科学之科学,视为凌驾于各门科学之上,把自己臆想的联系强加于各门实证科学的形而上学的思辨哲学的传统,真正使哲学成为一种世界观,而不是包罗万象的永恒不变的抽象原则。实际上,这种包罗万象的、最终完成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绝对真理的哲学是与人类的辩证认识规律相矛盾的。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他们就说:“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综合。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这些抽象与哲学不同,它们绝不提供适用于各个时代的药方和公式。①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谈到他们创立的现代唯物主义时,说它“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它不应当在某种特殊的科学的科学中,而应当在各种现实的科学中得到证实和表现出来。因此,哲学在这里被‘扬弃’了,就是说,‘既被克服又被保存’;按其形式来说是被克服了,按其现实的内容来说是被保存了。”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表明作为科学之科学的旧哲学的消灭,而哲学仍然以世界观的形式作为自身的存在方式并真正发挥哲学的作用。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范式
本章导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风问题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方法论问题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价值
哲学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哲学
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的最终标准
人的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三重意蕴
我们可以在何种意义上谈论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作用——一种实践哲学的视野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批判理论
从主体性到公共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
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世界观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三个重大议题
问题与思考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论研究范式
本章导语
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
辩证法:黑格尔、马克思与后形而上学
论作为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
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
什么是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孙正聿教授商榷
质疑“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一个主要依据——重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一段著名论述
唯物史观与人的发展理论
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与理论存在样式的转换
马克思与虚无主义:从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角度看
回到整体的历史科学
问题与思考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文本学一文献学研究范式
本章导语
马克思所理解的封建制——读马克思关于马·柯瓦列夫斯基的《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
辩证法的实践范式与当代的和谐走向
“回到马克思”的原初理论语境
从他性镜像阅读到自主性理论空间的转换——列宁“伯尔尼笔记”研究
“伦敦笔记”与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潜在发展空间
从解释学视角看马克思文本研究——兼评“重读马克思”的两种学术取向
理解马克思与文本类型置序——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文本学方法之一
物质生产的人本价值维度
实践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实践本体论:一个再辩护
重新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研究谈起
问题与思考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
本章导语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解读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当代价值的把握方式
与寻求途径
哲学问题的实质与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链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前提、问题域及其研究思路
现代性后果:从主体性哲学到主体性资本
现代性逻辑预设何以生成——关于三种路径的探讨
权力话语与文化自觉——关于文化与权力关系问题的哲学思考
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历史
对全球化的一种主体性思考
论不确定性
问题与思考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
本章导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
探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关于“新中国哲学五十年”的一点思考
要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创新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
建国五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三大问题
走向面对“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做什么”与“哲学怎么做”的思考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
视野·论域·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
三个方法论问题
关于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点反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研究的前瞻性反思与建设性批判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及其现代启示
问题与思考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对话研究范式
本章导语
对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关系的再认识
从思维与存在的同质性到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马克思哲学思想演化中的一个关节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式转换及其启示
马克思思想:人之存在的文化精神
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所开辟的马克思哲学的
解释路向——重读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当今人类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
启蒙、理性与历史——《启蒙的概念》中的历史观念
马克思思想中的意识形态批判和科学批判——评维尔默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
问题与思考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研究范式
本章导语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出场学视域
论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的两个循环
对马克思哲学的走近与远离——“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之考察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多维视野
研究范式与马克思哲学——对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种前提性思考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基础与原则
实践关联关系的“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物”——广松涉的“历史唯物主义”之理解
别一种真理观:对客观性的颠覆——20世纪背景下的俄罗斯宗教哲学中真理的本质
问题与思考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的创新
本章导语
评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
论经济哲学的学科性质和一般研究方法
马克思开辟的人学道路
回到马克思哲学本性的基地上探寻哲学发展之路
作为价值哲学的马克思哲学
生活与自由——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理论的两个不同维度
先验的自由与经验的自由
当代视野中的实践观
问题与思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