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对正义问题的研究,不是局限在正义本身的范围内,仅就“正义”而谈“正义”,而是深入正义问题背后,探究其后的物质生产根源与经济社会动因;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正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念,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同样会发生变化甚而退出历史舞台,因而要真正解决正义问题,必须chaoyue正义观念的社会土壤,探究正义之后更加辽远的社会历史空间。
由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客观文本出发,作者在梳理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观形成过程的基础上,依次用三章的篇幅,考察了他们对蒲鲁东主义正义观、拉萨尔主义正义观和杜林主义观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种正义观的批判;继而再次基础上,概括归纳出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观建构的批判性前提、方法论根基以及具体理论图景。
序言何谓马克思的“正义”?韩立新1
作者的话1
导论1
一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提出1
二回顾与检审:学界研究状况5
三批判与建构:本书研究构想11
1 马克思恩格斯的致思路径:“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12
2 本书三个批判的择出16
第一章迈向历史唯物主义正义观18
一马克思的思想转变与正义观转变19
二社会环境、家庭熏陶与理论启蒙23
三《莱茵报》时期的新理性主义正义观29
1 基本内容:吁求自由平等29
2 运思路径:法哲学论证33
四迈向历史唯物主义正义观:关键三步36
1 法哲学批判:突破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36
2 政治经济学研究:思考共产主义的基础39
3 创立唯物史观:刷新正义问题研究范式42
第二章对蒲鲁东主义正义观的批判52
一引言53
二对永恒不变的正义原则的批判59
1 蒲鲁东的正义界定颠倒了正义与现实社会的关系60
2 对正义的理解在生产方式的推动下不断发生变化64
三对“复归小私有制”之正义目的的批判69
1 蒲鲁东的正义目的论没有理解正义观的历史函变69
2 蒲鲁东的正义目的论只是对资本主义的法学批判72
3 蒲鲁东正义目的论的实质是对小私有制度的吁求77
四对“构成价值”之正义实现途径的批判81
1 “构成价值”的实质是现实生产消费活动的极端抽象82
2 借“构成价值”以“构成”正义:李嘉图的乌托邦化83
3 “构成价值”“构成”的不是正义,而是倒退的历史86
第三章对拉萨尔主义正义观的批判91
一引言91
1 拉萨尔主义及其正义观的主要观点91
2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拉萨尔主义正义观的过程94
3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拉萨尔主义正义观的著作文献96
二对“劳动构成正义基础”观点的批判97
1 “劳动构成正义基础”忽视了生产资料问题98
2 生产资料私有制是社会非正义现象的总根源101
3 仅仅关注劳动的观点仍然囿于空想社会主义104
三对“正义依赖平等权利”观点的批判108
1 “平等权利”与“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的内在冲突109
2 “平等权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旧理论范畴111
3 “平等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经济结构及其文化发展114
4 奢谈“平等权利”只会将无产阶级运动引向堕落117
四对“分配方式决定正义”观点的批判118
1 分配决定论割裂了经济运行过程的整体联系120
2 分配方式归根结底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123
3 分配决定论是庸俗社会主义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仿效126
第四章对杜林正义观的批判129
一引言129
1 杜林“理论”观点的出现130
2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杜林的基本情况132
3 对杜林的批判主要是由恩格斯直接做出的,但马克思并未缺席133
二对杜林正义观之研究方法的批判134
1 杜林的正义研究方法是对数学思维方式的抽象运用136
2 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不能机械移植到正义研究领域138
3 杜林的正义研究方法是先验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方法140
三对杜林正义观之研究路径的批判143
1 杜林正义观的逻辑起点是抽象的人的“概念”145
2 杜林正义观将全部人类历史变成了非正义的历史14
3 一当涉足现实,杜林的正义观就出现了自我否定150
四对杜林正义观之公平原则的批判151
1 杜林的公平原则:社会衰落与剥削的二难153
2 杜林的公平原则仍然是在分配领域内活动155
3 杜林的公平原则与蒲鲁东正义观的相似性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