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245315
  • 作      者:
    张玉能主编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文论是汉语言文学系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是汉语言文学系的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访问学者等人员都必须选修的一门课程,它也是文学学科中文艺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因此,我们全体编写人员都非常认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努力全面、科学、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原理,实事求是地描述和解释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史发展,以使学生得到全面、科学、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知识,并且力图引导学生能够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全面系统、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论这门重要的课程。
展开
精彩书摘
    2.要描写和歌颂劳动人民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文艺作品就应当描写和表现劳动人民。毛泽东指出:“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二者必居其一。”人民群众既然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生活的主体,当然应当成为文艺描写的主要对象,成为文艺作品中的主人公。毛泽东还希望革命根据地作家描写“新的人物,新的世界”。这“新的世界”就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解放区,这里的人民群众正在以满腔的革命热情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在与敌人作残酷的斗争,为的是打倒人民的敌人,解放全中国,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幸福的新生活。在今天,中国革命的目的实现了,全国人民正在朝气蓬勃地满怀信心地从事四个现代化建设,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种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怎么不值得作家、艺术家们热情地描写和歌颂呢?毛泽东说:“对于人民,这个人类世界历史的创造者,为什么不应该歌颂呢?无产阶级,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应该歌颂呢?”
    3.必须深入群众的生活和斗争
    要描写和表现劳动人民,作家艺术家就必须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毛泽东在《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只有深入人民的生活,才能真正了解人民,体验到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只有深入生活,才能了解熟悉生活,获得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的创作源泉;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把握、洞察描写对象,塑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激发出创作的灵感,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只有深入生活,才能熟悉人民群众的语言,才能和人民群众具有共同的审美情趣。毛泽东指出,“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
展开
目录
导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文论
一、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立
二、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东方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文论在西方的拓展

上编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立
第一章 概说: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确立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的社会性质和审美性质
第一节 艺术生产论
第二节 艺术意识形态论
第三节 艺术掌握论
第四节 艺术发展论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作品的创作、鉴赏和批评
第一节 现实主义论
第二节 悲剧创作论
第三节 文艺作品论
第四节 文艺鉴赏论
第五节 文艺批评论
中编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东方的发展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俄苏发展的概说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俄国的传播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列宁主义阶段的新发展

第五章 列宁的文论
第一节 能动的艺术反映论
第二节 文艺批评
第三节 文学的党性原则与美学问题
第四节 文化与文艺

第六章 普列汉诺夫的文论
第一节 艺术起源论
第二节 艺术本质论
第三节 艺术与社会

第七章 高尔基的文论
第一节 文艺的意识形态性
第二节 文艺的形象性
第三节 文艺的真实性
第四节 典型人物与典型化
第五节 形象思维
第六节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及其他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发展的概说
第一节 鲁迅的文论
第二节 胡风和冯雪峰的文论
第三节 周扬的文论

第九章 毛泽东思想的文论
第一节 文艺与人民
第二节 文艺与政治、经济
第三节 文艺与社会生活
第四节 文艺的审美性
第五节 文艺的发展

第十章 邓小平理论的文论
第一节 文艺与人民
第二节 文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艺创作
第四节 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下编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西方的拓展
第十一章 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
第一节 现实主义论
第二节 审美反映论
第三节 艺术起源论
第四节 艺术形式论
第五节 艺术功能论

第十二章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论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及其美学
第二节 本雅明的艺术生产论
第三节 阿多尔诺的否定艺术论
第四节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的文论
第五节 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美学
第六节 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美学和文艺思想

第十三章 詹姆逊的新马克思主义文论
第一节 詹姆逊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阐释学
第三节 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

第十四章 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论
第一节 意识形态理论
第二节 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方法论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修订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