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故居原名菊香书屋,这是中南海里一座18世纪中国 宫廷建筑风格的四合院。它飞檐走厦,青砖灰瓦,建筑风格很是 古朴。庭院内老槐苍柏,鸟语啾啾,环境十分幽静。故居面临碧 波涟漪、岸柳依依的南海,毗邻假山叠翠、溪流潺潺的静谷。毛 泽东生前,在工作疲劳之后,常去静谷休息散步。在菊香书屋, 他和他亲密的战友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运筹决策过党 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接见过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元首、著名社会活 动家、学者,邀请过不少民主人士、教授、专家、诗人等,讨论 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大计。这里是世界瞩目的地方, 它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关联着世界的风云。而今,伟人已逝,千 千万万从全国各地前来参观、瞻仰故居的人们,从他遗留下的一 书一简、一笔一砚中,从他活跃在群众心田的音容笑貌中,不断 汲取着榜样的力量,引发起绵绵不尽的追思。 毛泽东故居,更确切地说,应是毛泽东的书房。这里触目所 及之处几乎全都被书所占领,他的业余时间也几乎全部用在读书 上。 一进故居的第一排房间名叫松寿斋,这里并排分列着36个 高大的木书橱,是毛泽东的藏书处。东厢房原是毛泽东办公的地 方,但据说他并不常去,现在,这里陈列着他生前阅读批注过的 各种书籍和亲笔修改过的文件复制品。西厢房的中间安放着一张 乒乓球台,毛泽东有时和工作人员一起打打球,作为一种休息和 锻炼。左右两间和北房的左间,也都摆放着满橱满架的书。北房 的中间是毛泽东的起居室,右问是卧室。起居室里除了一张吃饭 的方桌和几只沙发外,三面靠墙放着装满书籍的书架,沙发之间 的茶几上叠放着徐悲鸿等人的画册,宋高宗赵构等人的草书字帖 等。卧室里除了一张宽大的办公桌,一只藤椅和一张大的木板床 外,环绕四壁的仍是书橱和书架,里面放置的是他经常阅读的马 列著作、各种学术专著和线装古籍。桌子上放有夹着书签、折着 书角的书籍、工具书、报刊、文件。就连睡觉的床上,一半也被 码起半尺高的各种书籍占据着,这一奇特现象,是毛泽东为适应 睡前醒后、一翻身就能随时拿到所要读的书,长期以来养成的 习惯。 故居陈列着毛泽东生前的起居用物。作为泱泱大国的最高领 导人,作为对中国人民建有特殊功勋的毛泽东,他的生活是极为 简朴的。居室里既无一件考究的家具,也无一件名贵的摆设,有 的只是打着补丁的衬衣和睡衣、磨烂了后跟的皮鞋和拖鞋、有着 破洞的枕席、洗出窟窿的毛巾,等等。他拥有的最大财富是书。 书,是他一日不可缺少、较之其他物质享受更为重要的精神食 粮。毛泽东生前曾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 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故居保留 下他生活在书山书海中的真实面貌,为后人揭开了这位伟人生前 的精神世界和业余活动的神秘帷幕,形象而生动地告诉人们:毛 泽东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同时, 他一生与书结伴,永不满足地、不知疲倦地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 着、追求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毛泽东一生爱读书。在革命战争年代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无 论在中央苏区还是在延安,他都千方百计设法找书读。全国解放 后,物质条件逐步好起来,他对自己最大的关注是买书。故居的 藏书,大多数是解放后根据他提出的要求,购置充实起来的。到 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包括经、史、子、集线装古籍和中外 哲学、经济学、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各门类的主要图书, 基本完备,达数万册。其中他最爱读的历史书籍占有较大比重。 从上古史《尚书》、《春秋》、《左传》,到《二十四史》、《资治 通鉴》、《纲鉴易知录》、《历朝纪事本末》、《读史方舆纪要》、 《清史稿》;从明清近代史学家李贽、赵翼、魏源、康有为、章太 炎等人的史著、史论、考订,到现代史学家郭沫若、范文澜、翦 伯赞、吕振羽等人的历史著作和各种通史、断代史、史论等都有 收藏。有正史、野史、稗史;还有各种历史演义小说,如:罗贯 中的《三国演义》、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蔡东藩的《中国历 代通俗演义》等。这些书中,有少数是在1947年延安战略撤退 时舍不得丢下,由战士们分散携带转移,最后带来北京的。它几 经战火,染满征尘,具有珍贵的革命文物价值。毛泽东常常深情 地感叹说:“这部分书能够保存到今天,首先得感谢那些曾为我 背书的同志们!”毛泽东还收藏着一些县志、省志,订有《历史 研究》等杂志。这些藏书,大体可以反映毛泽东读史的博览广收 和他的兴趣所在。 P12-15
展开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