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器原理和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2038463
  • 作      者:
    施文编著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从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特别是笔者十几年在气体检测行业的应用经验出发,全面介绍在日常气体检测工作中最为常见的气体传感器(催化燃烧式、电化学传感器,半导体、光离子化检测器,非色散红外检测器,热导检测器等)检测技术,以及利用这些传感器、检测器所构成的便携式、固定式、移动式单一和复合式气体检测仪器,阐述了这些气体检测仪器在日常工作监测、密闭空间进入检测、煤矿安全检测、环保应急事故处理、无线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应用。 <br>    本书适合于在各个行业(石化、煤矿、市政、环保等)应用传感(检测)器气体检测仪器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气体检测仪器的市场开发和销售人员在工作中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概述<br>    1.1  有毒有害气体简介<br>    随着全球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伴随着工业生产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有毒有害气体对人类的危害也愈加显得严重。除了我们熟知的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的危害,各类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和安全的危害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对人类健康和安全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往我们不太注意或者说无需注意的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也已经开始渗入到我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之中,比如室内空气质量、车内空气污染等,可以这样讲,无论处于任何人类的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之中,人们都可能受到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br>    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是时时刻刻存在的。当一个电信工人下井进行一次例行电信线路检测的时候,他可能就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地。也许你不会想到,在那个貌似干净的密闭地下管道的深处,一只死老鼠在腐败分解过程中所消耗掉的氧气就会使整个管井处于一种缺氧的状态。而其本身有机物质的腐烂也会产生硫化氢和一氧化碳等气体。这样,下到管井中的工人可能遇到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威胁就包括了氧气不足的窒息危险和有毒气体的中毒问题。但事情也许还没有完结,随着城市管道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这条电信管道旁边的另一条煤气管道恰好发生了可燃气体的微量泄漏,泄漏的不断积累又使得这个本不该存在可燃气体的电信管井中出现可燃气体浓度超标!此时,也许在工人下井时,他的维修工具和梯子发生碰撞产生的火星就会在整个管井中发生严重的爆炸事件!
展开
目录
第1章 概述<br>1.1 有毒有害气体简介1<br>1.2 气体检测的历史5<br>1.3 气体检测的现在9<br>1.4 气体传感器10<br>1.5 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12<br><br>1.6 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13<br>1.6.1 燃烧性13<br>1.6.2 毒害性14<br>1.6.3 窒息性14<br>1.6.4 腐蚀性 15<br>1.6.5 爆炸性15<br>1.7 有毒有害气体的存在领域16<br>1.8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的分类19<br>1.9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的不足21<br><br>第2章 可燃性气体检测<br>2.1 可燃性气体基本知识23<br>2.1.1 可燃气的爆炸范围和爆炸极限24<br>2.1.2 可燃气体爆炸场所的划分30<br>2.1.3 可燃性气体监测仪表的防爆结构31<br>2.1.4 防爆方法对危险场所的适用性35<br>2.1.5 爆炸性危险气体的分类36<br>2.1.6 防爆标志格式说明37<br>2.1.7 危险场所判定38<br>2.1.8 爆炸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选型40<br>2.1.9 可燃气体的危险程度41<br>2.1.10 测量可燃性气体的方法和场合43<br><br>2.2 检测可燃气体的仪器44<br>2.2.1 催化燃烧式传感器44<br>2.2.2 可燃性气体的其它危险54<br>2.2.3 高浓度可燃气体的检测55<br>2.2.4 非色散红外吸收式传感器58<br><br>第3章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br>3.1 有毒有害气体概述65<br>3.1.1 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进入人体的途径68<br>3.1.2 有毒物质对于人体的危害69<br><br>3.2 有毒有害气体和蒸气的检测方法73<br>3.2.1 比色管测量技术74<br>3.2.2 电化学传感器75<br>3.2.3 半导体传感器86<br>3.2.4 离子化检测器88<br>3.3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场合和检测方法97<br><br>第4章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仪器的选用<br>4.1 仪器的一般概念100<br>4.2 气体检测仪器分类105<br><br>4.3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106<br>4.3.1 常见的便携式仪器组成106<br>4.3.2 单一式气体检测仪109<br>4.3.3 单一式气体检测仪的操作112<br>4.3.4 复合式气体检测仪116<br><br>4.4 选择便携式仪器可能遇到的问题118<br>4.4.1 泵吸/扩散118<br>4.4.2 传感器的选择120<br>4.4.3 本质安全的认证121<br>4.4.4 ISO 认证123<br>4.4.5 电池123<br>4.4.6 数据采集/无数据采集功能124<br>4.4.7 其它需要考虑的内容125<br><br>4.5 便携式仪器使用上的问题125<br>4.5.1 警报设置125<br>4.5.2 校正126<br>4.5.3 仪器自动管理平台128<br>4.5.4 延长校正检查的间隔130<br><br>4.6 固定式气体检测仪器132<br>4.6.1 固定式气体变送器132<br>4.6.2 控制器134<br>4.6.3 固定式监测系统140<br>4.7 移动式气体检测仪145<br><br>4.8 气体检测仪器的选用原则146<br>4.8.1 确定气体检测仪器的使用目的147<br>4.8.2 确认所要检测的气体种类和浓度范围147<br>4.8.3 确定使用场合148<br>4.9 选择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时的误区149<br><br>4.10 使用气体检测仪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51<br>4.10.1 加强培训和学习151<br>4.10.2 注意经常性的测试和校准151<br>4.10.3 注意各种不同传感器间的检测干扰153<br>4.10.4 注意各类传感器的寿命153<br>4.10.5 将开启的仪器永远放在你的身边153<br>4.10.6 注意检测仪器的浓度测量范围154<br><br>第5章 气体检测仪器的应用实例<br>5.1 密闭空间进入监测156<br>5.1.1 密闭空间中的危险气体158<br>5.1.2 可燃气体和蒸气162<br>5.1.3 有毒气体和蒸气164<br>5.1.4 选择仪器的标准165<br>5.1.5 传感器的选择168<br>5.1.6 密闭空间的检测顺序172<br>5.1.7 密闭空间进入气体检测仪的趋势173<br>5.2 煤矿安全检测174<br><br>5.3 煤矿中使用的气体检测仪174<br>5.3.1 固定式仪器175<br>5.3.2 便携式仪器175<br><br>5.4 环保应急事故中的气体检测178<br>5.4.1 初始个人防护确认179<br>5.4.2 泄漏检测180<br>5.4.3 危险范围确认181<br>5.4.4 数据采集的工具182<br>5.4.5 作为漏液确认182<br>5.4.6 进行污染情况判断182<br>5.4.7 使用气体检测仪进行善后工作182<br><br>5.5 无线解决方案183<br>5.5.1 公用无线网络平台185<br>5.5.2 自建WIFI无线基站监测系统189<br><br>附录<br>附录1 《SH3063-1999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摘要193<br>附录2 GBZ/T 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及GBZ/T 206-2007《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 体检测规范》摘要198<br>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标准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摘要203<br>附录4 108种物质的燃烧爆炸参数21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