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市的安全·规划的基点:2009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proceedings of China urbanplanning education conference 2009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12944
  • 作      者:
    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从1940年代中后期至今,中国现代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已经历了六十栽春秋,经过几代规划人的不懈努力,为中国城市建设规划励精图治,铸就了中国城市规划专业今天的辉煌。<br>    近三十年来,城市规划专业在中国发展迅速,院校数量规模及覆盖地域不断扩大,从寥寥数所院校发展为一百多所院校,师资力量也日益壮大,为中国城市建设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br>    然而,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关键性阶段,全球化发展趋势对日益开放的中国不断提出新的课题。从事城市规划教育工作已二十多年,我深感中国城市的未来在于今日对青年的培养。年轻一代规划人的理想与责任、道德与人格、理念与定位、知识与技能、修养与团队精神,不仅将决定中国城乡人居环境规划专业的未来兴衰,也必将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居环境的未来走向和可持续的发展。城市规划教育是城市规划工作金字塔的基础,而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研究是在思考如何夯实金字塔的基础。<br>    中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探索从上个世纪90年代欧美留学归国的学子们开始,几代规划人为城市规划专业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完善不断思考和尝试。适逢金秋,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教研论文交流作品能结集出版,欣慰之情自是难以言表。本集是2009年度教研交流论文的集合。是全国城市规划教育一线教师们基于中国现实国情,探索构建中国规划教育体系的阶段性成果。全国各个院校的资深教授、中青年教师及专家们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br>    本集从低年级教学研究,设计教学研究,实践教学研究,教学模式、方法研究,城市安全等角度对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进行了立体的探讨。多角度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有利于我们未来更全面的观察与思考,有利于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进入更深更广的层面。<br>    对于各校城市规划的教师,这是一本难得的教学研究参考书,记录了中国今天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各院校师生在城市规划教学方面的部分心得和研究成果;对于城市规划学生,这是一本城市规划学习的参考手册和入门读物,可以从专业教育的视角来了解城市规划知识及城市规划学习的要领。而此书,对于城市的管理决策者,我相信会从中看到处于基层的城市规划教育者为夯实城市规划基础的所思所想,会给予决策以智慧。<br>    为此,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再次开展了对教学研究论文的交流及评优活动,它们凝聚着全国众多规划院校教师们的辛勤汗水,同时也饱含了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们的殷切期望。<br>    诚挚感谢为中国城市规划教育付出所有的几代师长,衷心希望中国的城市规划专业能够更富创新精神,祝福世界的人居环境可持续地和谐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宽口径渐进式的一年级设计课教学探讨  张倩<br>    摘要:宽口径教育是国际上一流大学所通行的教学模式。在建筑学一级学科下,更是有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秉持“知识广博、触类旁通、动手能力强”的目标,希望为学生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年级设计教学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环境艺术设计三个专业共同的入门课程。这门综合性的课程将基础理论教学、基础设计教学和操作方法教学等内容有机交融在一起,通过6阶段9个题目的渐进式设置,引领学生从观察、到思考、到操作、到设计,理论和实践两条线索并重,完成了一个对初学者的启蒙过程。学生所学到的一切对高年级的发展都起到了坚实的基础作用。<br>    关键词:宽口径;渐进式;设计教学;一年级<br>    1  宽口径的设置和意义<br>    目前,我国研究型高校多实行“厚基础、宽口径、学有专长”的培养方案,基础课按专业大类打通,设置跨专业大类的限选课。加强实践环节,注重能力培养,进行“通才式”教育。这是教育部为拓宽学生就业途径、为精英教育打基础所提出的要求。<br>    与此相仿,在许多建筑类院校,一年级的设计课都是打通的,以我院为例,一年级设计课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环境艺术设计三个专业共同的基础课。这也可以称之为一种“宽口径”的教学模式。不过,这种“宽口径”模式并不是依照教育部的要求而进行的教学改革,而是应建筑学一级学科的特点而生、具有专业禀赋的一种教学模式。即传授建筑、规划、景观等专业都需要掌握的关于形式感知、分析、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各专业都需要熟练的关于认知、表达、操作的方法和技巧。秉持“知识广博、触类旁通、动手能力强”的目标,希望学生不仅了解本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会一种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br>    在我院,宽口径的一年级设计课,既是学院的课程设置特点,也是城市规划专业发展自身的要求。目前,城市规划专业施行的是从基础教育到专业技术教育两阶段的“2+3”培养模式。前两年强调通识教育、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基本知识和设计基础、城市规划初步知识的培养;后三年强调从基础教育向专业技术教育、专业知识的构架从微观向宏观的过渡,专业课程循序融入。通过这样一种从“宽”到“专”的路径,持续而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城市规划的专业道路。<br>    因此,一年级设计课立足于上述的要求,面向建筑、城市规划和环境艺术设计三个专业开设。它隶属于基础性教学阶段的课程群。在学生分组上,并不强调专业和班级的差别,而是随机分为12人左右的一组,教师每个题目轮换。在师资组成上,由学院各个专业的教师组成相对固定的教学团体,经常进行教学研讨和教学改革,本文中讨论的2007版教案就是在这样的积累中形成的一个比较完善的教案。
展开
目录
低年级教学研究<br>宽口径渐进式的一年级设计课教学探讨<br>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色彩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初探<br>新时期城市规划低年级专业教学改革探讨<br>能力培训与竞赛检验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研究<br>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在低年级教学中的思考<br>城市规划专业初步中的“城市空间”教学<br>“站点”回归——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育的探索<br>设计教学研究<br>城市规划设计思维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br>计算机辅助规划设计教学中的多样性与整合化<br>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方法探讨<br>城市设计教学中的比较教学初探<br>学生视角的城镇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br>范式转型:一种基于理念演绎为导向的规划设计教学新视角<br>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的探索经验<br>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创新之路探讨<br>图式理论在城市规划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以居住区详细规划课程设计为例<br>以复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详细规划课程群建设初探<br>“承前启后”——通过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br>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br>建筑学平台转型期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br>“数字与城市空间”——空间的理性教育探索<br>城镇总体规划实践性教学初探<br>非建筑类规划专业学生设计能力提升的对策<br>基于B—Learnin9的园林规划设计课教学方法研究<br>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基于CBE的设计教学实践<br>研究型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教学过程初探<br>城市设计文脉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研究<br>强调整体创作意识的历史街区城市设计教学研究——以教堂历史区改造设计课程为例<br>图式语言模式在规划设计教学中的应用<br>实践教学研究<br>论城市规划专业社会综合实践教学的理念与目标<br>毕业设计结合实践的教学探索<br>《城市建设史》实践环节教学评价方法研究<br>地域背景下城市规划专业的特色课程教学探索<br>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探索<br>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初探<br>基于新知识观的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方法教学探索与实践<br>知识结构·方法技能·价值取向——当前城市专业教育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与探讨<br>理论·认知·实践——浅析居住区规划原理与居住小区<br>规划设计课程的承接<br>教学模式、方法研究<br>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的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br>城市规划专业“区域分析能力”培养的教学课程问题探讨<br>知识建构思维解构能力重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br>开放式城市规划理论教学研究<br>“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br>“5-B模型”——论城市规划本科生专业知识结构<br>城市规划史本科教学方法初探<br>基于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城市规划专业过程教学模式研究<br>关于城市工业规划的专业教育现状与思考<br>沈阳建筑大学生态学专业建设的探讨<br>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教学改革初探<br>“市政工程规划”的多维教学模式探讨<br>基于城市规划专业GIS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br>高校城市规划专业GIS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以上海大学为例<br>对林业类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思考——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br>GIS在城市规划教育中的应用研究<br>城市规划学科教育中的矛盾问题及解决<br>城市安全<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