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超越钢结构:金属建筑新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03133
  • 作      者:
    (美)安妮特?勒古耶(Annette LeCuyer)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超越钢结构:金属建筑新技术》适合于建筑学专业人员参考阅读。金属在当今建筑业中大范围应用的可能性有了极大的提高。伴随着标准规格的迅速改进,这些建筑物不仅完整,而且在设计方面配图描述其中的革新思想。这些建筑物包括弗兰克·盖里在西雅图设计的体验音乐博物馆、诺曼·福斯特设计的千禧桥、伊东丰雄设计的仙台媒体中心、OMA设计的西雅图图书馆、吉贡/盖伊尔在瑞士设计的单体盒子以及陶德·威廉姆斯和比利·特西恩设汁的美国民间艺术博物馆。每个工程均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作全面记录,并特别关注其设计、制作以及金属结构和覆层系统的装配。选择的建筑包含很大范围内的不同类型和功能,同时还有对当前在金属技术发展方面引人入胜的记录。
展开
作者简介
    安妮特·勒古耶,是一位建筑师和评论家。她毕业于英国AA学校,曾于伦敦执业,并在欧洲和北美的建筑出版物上发表了大量著述,观任美国布法罗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的建筑学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金属在当今建筑业中大范围应用的可能性有了极大的提高。伴随着标准规格的迅速改进,本书通过对当代建筑中应用金属的大量建筑实例的研究,展示了最新的设计程序和制作过程。本书研究了体系系统中的最新进展,它包括一系列讨论新的结构策略概念的短文,以及混合材料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够产生建筑形式的制作和参数模型。另外,实例研究还分析了20个最近的重要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不仅完整,而且在设计方面配图描述其中的革新思想。这些建筑物包括弗兰克·盖里在西雅图设计的体验音乐博物馆、诺曼·福斯特设计的千禧桥、伊东丰雄设计的仙台媒体中心、OMA设计的西雅图图书馆、吉贡/盖伊尔在瑞士设计的单体盒子以及陶德·威廉姆斯和比利·特西恩设汁的美国民间艺术博物馆。每个工程均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作全面记录,并特别关注其设计、制作以及金属结构和覆层系统的装配。选择的建筑包含很大范围内的不同类型和功能,同时还有对当前在金属技术发展方面引人入胜的记录。
展开
精彩书摘
    金属、机械与现代性<br>    当前,建筑业正在经历一场最快速、最激进的转变。这个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新设计、新制作和新装配程序的开发促成的,它使得一些建筑和结构的实现成为可能,而这些甚至在10年前还由于技术或者经济因素的限制而没有可行性。大量产生的教条思想统治了整个20世纪,最终在通用钢构件上得以集中体现,同时它又受到有着巨大潜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的挑战,所有这些都对建成形式的概念和构造有着深刻的含义。<br>    19世纪中期,当批量生产铁、钢以及玻璃的程序被开发的时候,也发生过类似的根本性变化。建筑师在其他领域获得发展,尤其在铁路的设计和建造方面不断产生工程革新。铁路设计被作为一种不确定的、广泛无限的抽象形式进行构思,由此为钢在建筑建造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利用这些原则的最显著建筑是由约瑟夫·帕克斯顿于1851年在伦敦设计的水晶宫,约瑟夫·帕克斯顿直接与建造者携手合作的这座建筑,今天仍继续激励着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利用一套标准部件,水晶宫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就被设计和建造起来,它曾是当时所建造的最大的围合建筑。水晶宫的设计和建造被宣布为应用亚当·斯密劳动分配法则的第一个建筑,而且这个法则在很大尺度上调整了人工、材料和机械的比例。令人吃惊的是,与当代的建筑风气相比,建筑物不是作为形式而是作为过程被构思。<br>    水晶宫建造过程的10年见证了经济型钢冶炼方法的发展。据此创造了钢框架的条件——由标准部件组成,这些标准部件由广泛分散设置的工厂大量制造并在现场迅速晾干装配,成为将要在20世纪盛行的体系建筑物的范例。对于钢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因为它能被生产工业的过程塑形,还因为它固有的材料属性。建筑师和工程师第一次处理这种具有巨大受拉及受压能力的强劲材料。这种材料将显著改变形式和空间的本性,促进高层和大跨度建筑的发展,把围合建筑从承担一定荷载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迎接机械时代的到来。
展开
目录
金属、机械与现代性<br>最优化<br>“伦敦眼”(2000年)<br>伦敦千禧桥(2001年)<br>格拉斯哥塔(2001年)<br>盖茨黑德千禧桥(2001年)<br>数学与材料<br>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1997年)<br>英国博物馆大展苑(2000年)<br>威尔士国家植物花园巨大的玻璃房(2000年)<br>巴黎品红桥(2000年)<br>秩序的可选择概念<br>开姆尼茨体育场(1995年)<br>仙台媒体中心(2001年)<br>西雅图中心图书馆(2003年)<br>混合材料系统<br>菲尼克斯中心图书馆(1995年)<br>伦敦皇家阿尔伯特赛艇码头中心(1999年)<br>伦敦千禧年穹顶(1999年)<br>圣奥斯特尔“伊句园”项目(2001年)<br>可触知的皮肤<br>西雅图体验音乐博物馆(2000年)<br>多伦多耐候钢结构住宅(2000年)<br>苏黎世信号塔(1999年)<br>美国民间艺术博物馆(2001年)<br>旧金山Prada塔(2004年)<br>致谢<br>参考书目<br>插图提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