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共产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02067
  • 作      者:
    陈方勐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方勐,浙江东平人,法学博士,曾就读杭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1997-2005年任职于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现在宁波工程学院从事纪检、宣传、工会工作。主要研究兴趣是农村问题、党建和人才工作、意识形态问题。
展开
内容介绍
    陈方勐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共产党》,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梳理了当前执政党建设的几个热点问题..如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执政风险、社会转型背号下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更新、社会转型对执政方式创新的要求、社会转型对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的要求、社会转型对基层党组织的挑战、社会转型如何影响党内文化、社会转型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挑战、社会转型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新要求等等。全书逻辑清晰,前后连贯一体,对转型背景下党建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了总体思考。全书观察问题的视野比较开阔,分析和论证深入细致,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就是要改变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弊端,例如,国有企业隶属于各级行政机构,企业干部同样也是具有不同行政级别的国家干部。企业的生产、产品的销售、资料的调拨以及人员的管理一律要接受政府的领导和指挥。此外,在企业办社会的前提下又形成了企业成员对企业的人身依附关系。这样企业同时担负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多重职能。<br>    1985年中央决定把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改革的中心环节。“政企分离”、“产权明晰”,成为企业改革的重要切人点,改革后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首先是对部分小型企业进行拍卖,变为集体、个体或外资企业,另有一部分小型企业以租赁的形式改由个人或集体经营;其次是对大中型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将其改变为国家、集体、个人乃至外商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再次是允许企业之间相互合并,优势互补,共同组成企业集团。这些举措改变了政治体制对经济体制的过多干预,同时也使企业的政治化、行政化倾向得到遏制。<br>    在农村,最重大的改革措施奠过于人民公社的废止,推行了“乡政村治”、“乡村分治”,一些地方还试行了“撤乡并村”。1987年试行、199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颁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同时还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自此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正式明确了乡镇和村庄各自的职权和义务,也确立了二者之问的关系——乡镇作为国家基层政权,依法行政;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乡镇与村庄之间不再是行政上的上下级或直接的领导被领导关系,而是指导被指导关系。决定要求乡镇政府在尊重和维护村民自治及村民自治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权的前提下行政;同时也要求村民及村民自治组织在尊重政府权威,履行法定义务的前提下实行自治。这一决定意味着政府的指挥权和直接干预命令权力的回缩。这便为解决村级虚置、克服扼杀民主、无视民意的专制式的管理体制存在的大量弊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
目录
    绪论<br>    第一节 社会转型的相关理论与我国社会转型<br>    一、社会转型理论<br>    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与特点<br>    三、社会转型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br>    第二节 当代中国执政党转型与社会转型的互动背景<br>    一、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领导力量<br>    二、执政党思维转变推动了社会转型<br>    三、社会转型新阶段对执政党提出了新要求<br>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br>    一、研究现状与述评<br>    二、特点与框架<br>    第一章 社会转型与执政风险<br>    第一节 转型与风险<br>    一、转型社会的政治风险<br>    二、转型社会的经济风险<br>    三、转型社会的社会风险<br>    四、转型社会的文化风险<br>    五、转型社会的生态风险<br>    第二节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风险<br>    一、当前执政风险的性质与特征<br>    二、执政风险的具体内容<br>    第二章 社会转型与执政新理念<br>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br>    一、邓小平理论<br>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r>    三、科学发展观<br>    第二节 社会转型对执政理念的影响<br>    一、经济结构变迁的影响<br>    二、政治结构变迁的影响<br>    三、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br>    四、文化价值观变迁的影响<br>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新理念<br>    一、人权<br>    二、民主<br>    三、法治<br>    四、政治文明<br>    五、和谐社会<br>    六、市场经济<br>    七、财产权<br>    八、以人为本<br>    九、生态文明<br>    十、公民社会<br>    十一、和谐世界<br>    十二、公平正义<br>    第三章 社会转型与执政方式创新<br>    第一节 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特点及现实弊端<br>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方式的实践与探索<br>    第三节 社会转型对党的执政方式提出新要求<br>    一、社会转型对党提出了科学执政的新要求<br>    二、社会转型对党提出了民主执政的新要求<br>    三、社会转型对党提出了依法执政的新要求<br>    第四节 当前党的执政方式创新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思路<br>    一、基本原则<br>    二、基本思路<br>    第四章 社会转型与党内民主建设<br>    第五章 社会转型与基层党组织<br>    第六章 社会转型与党内文化<br>    第七章 社会转型与反腐倡廉建设<br>    第八章 社会转型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br>    参考文献<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