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br> 格鲁吉亚虽然与我国不直接接壤,但彼此都视对方为友好邻邦。1991年格鲁吉亚宣布独立后,中国是最早承认该国独立并与之建交的国家之一。十余年来,中国与格鲁吉亚的关系不断发展,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在政治、经贸、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br> 由于在格鲁吉亚独立前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与我国相互少有交往,格鲁吉亚对于我国很多人来说成了颇为神秘的国家。我国也没有出版过全面介绍该国的书籍。本书旨在弥补这样一个缺憾,希望通过我们的客观描述,给读者展示格鲁吉亚的历史、政治变迁、对外交往、社会习俗、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况。<br> 格鲁吉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公元前6世纪,在今天格鲁吉亚的土地上就出现了国家。在古希腊神话中,格鲁吉亚也有它独特的位置:在公元前12世纪,在特洛伊战争之前,希腊勇士为寻找金羊毛而到达了位于格鲁吉亚西部的科尔哈国。格鲁吉亚历来是东西方强国争夺的对象,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的融会地,以特有的文化、艺术及传统吸引了许多文学家、艺术家。俄国著名戏剧家格里巴耶托夫以及大诗人普希金、莱蒙托夫都在第比利斯生活过,普希金的诗歌《格鲁吉亚之巅》、莱蒙托夫的《高加索俘虏》都有描写格鲁吉亚的内容。此外,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和名人都和格鲁吉亚结有不解之缘。俄罗斯著名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就出生在格鲁吉亚的库塔依西;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毕业于第比利斯大学;以色列总理沙龙在第比利斯出生、长大;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出生于格鲁吉亚东部潘吉斯峡谷的阿赫梅塔区,俄罗斯总统普京幼年也曾在格鲁吉亚西部的梅得赫村生活过一段时间。<br> 格鲁吉亚是1991年从苏联分离并宣告独立的外高加索三国之一,位于外高加索中西部,与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俄罗斯为邻,面积697万平方公里。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和现代欧亚交通走廊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重要。这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风景秀丽,气候温和,旅游资源丰富,在苏联时期是著名疗养和旅游度假的地方。虽然在独立后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内战及政局不稳,但由于格鲁吉亚的工业基础较为扎实,经济在逐渐恢复之中。格鲁吉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97个民族,其中格鲁吉亚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1%。格鲁吉亚人淳朴善良,十分热情好客。<br>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人员苏畅、任飞,以及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硕士研究生靳芳合作撰写,由苏畅统编、定稿。具体分工是:<br> 苏畅:导言、第二章第四节、第三章、第六章、第八章、附录;<br> 任飞:第四章、第五章;<br> 靳芳:第一章、第二章、第七章。<br> 作为一种学术性和通俗性兼备的工具书,本书将尽可能反映格鲁吉亚从历史到当代的国情全貌。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利用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由于格鲁吉亚尚未在中国设立大使馆,同时我所原来仅有的一份《自由格鲁吉亚》报也因为种种原因于几年前停止订阅,因此,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由于资料稀缺遇到不少的困难。好在作者通过努力找到若干格鲁吉亚官方网站并得到有关单位的帮助,使本书的各章内容得以充实。二是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国内以前虽有一些书籍包含有介绍格鲁吉亚的内容,但没有一部专门介绍格鲁吉亚综合情况的书。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格鲁吉亚的综合性书,包含了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外交到军事、科技等领域的大量信息。三是可读性强,在较注重文句流畅的同时,也包含了作者研究格鲁吉亚的学术成果。<br> 本书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列国志》项目的系列成果之一,它的完成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的资助。书中的个别章节参考了赵常庆主编的《十年巨变·中亚和外高加索卷》中孙壮志撰写的“外高加索三国篇”部分。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孙壮志研究员为本书提供了一些修改意见,我们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br> 由于格鲁吉亚的发展变化比较快,作者所见资料及写作水平有限,我们尽管做了最大努力,仍难免会出现疏漏甚至错误,敬请读者给予指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