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貌岸然”与市井众生相
“道貌岸然”本来指神态严肃庄重,高傲不可侵犯的样子。原来是个褒义词,后来经过发展变化,今天我们用这个词来描写那些故作正经的伪君子,已经成了贬义词。汉语的成语有许多是描摹人类众生相的,这些描摹可以说非常传神;今天,当我们重温这些成语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为我们祖先的创造力感到骄傲。
在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平衡发展,此消彼长,儒者雅,释者肥,道者瘦。因为三家修炼的方法不同,虽然各教内部有许多宗派,但是大致说来,儒家用的是修齐治平的功夫,追求现世的功名;佛家修的是万法皆空的法门,面壁十年冥思苦想,追求的是摆脱人生八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道家不外乎气功导引、炼汞结丹,希望有朝一日羽化登仙,甚至希望一人得道,鸡犬也跟着沾光。在俗人看来,儒生风流倜傥,走八字步,做八股文,张口文王圣贤,闭口仕途经济,为官则忧国忧民,为文则捻酸弄醋,既可敬又可笑;和尚道士呢?和尚慈悲为怀,所以常常是慈眉善目的,穿芒鞋,着百衲衣,口称“阿弥陀佛”,看人时眼里透着智慧;而道士呢?因为餐霞吸露,所以常常鹤发童颜,看起来有道骨仙风,面貌奇古,他们最常用的道具是羽扇纶巾,葫芦宝剑。僧道儒的典型形象都有专门的成语来描写,因为他们都是求道之人,因此在俗家看来,多少都有些道貌岸然。比如风流蕴藉、方领矩步是儒者相;飘飘欲仙、奔逸绝尘是道者相;青灯黄卷、菩萨低眉是释者相。那么,市井小民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