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弟子规故事征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8714954
  • 作      者:
    赵震野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弟子规》对现在的一代人来说也许很陌生了,但是就在不到二百年以前它却是有着广泛影响的蒙学书籍。在那个时代,几乎每个小孩都知道它,诵读它,也可以说甚至影响了他们的一生。在我编写本书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被我的工作触动,对我谈到他祖父的求学往事:“那是晚清民国时候的事情了,我的曾祖突然觉得应该让儿子读点书,于是送我爷爷到山上的一家私塾里。私塾里有很多孩子,但是那时没有统一的教材,各个孩子都是自己家里有什么书就带什么书,所以孩子每天所读的书当然花样繁多。当时我曾祖父家里没有书,山上也没有地方买,私塾先生就答应不管什么书帮他弄一本,要曾祖父准备一小袋米来换,结果弄到了一本二手《弟子规》。于是《弟子规》就成为爷爷所读的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书,小时候爷爷还经常给我背诵。”
  “爷爷教育父亲,父亲教育我,而我爷爷所读的唯一的一本书就是《弟子规》,你说这个《弟子规》是不是成为我们家的家学了。”这一句话他虽然是露出洁白的牙齿笑着说的,但我却觉出了他的认真。我们现在读的书是很多很多了,但却也不读《弟子规》了,《弟子规》似乎已经像祖父那样成为遥不可及的往事。但是我们的身体里流着父祖的血,我们的思想里也未尝没有《弟子规》的印迹,我们传统的许多优秀道德观念也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吧。现在我面对着这本新编的《弟子规》,里面各个时代上演的那一幕幕的道德故事似乎汇成一道洪流涌上前来,不可遏止。我相信这股历史的洪流永不会阻断,愿本书的每位读者都融入这伟大的洪流中来吧。
展开
精彩书评
  我国古代以伦理道德教化为根本目标的启蒙教育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对我们现在的幼儿教育也相当有借鉴意义。古代启蒙教育之所以成就卓著,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拥有一批优秀的蒙学教材。历史上,除《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弟子规》、《幼学琼林》等几本流传甚广的蒙学教材以外,各类蒙学书目近20000本,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堪称世界之最。这些教材的编者基本上都是当时的通学大儒,乃至于像朱熹这样的大家也加入编者的行列。所以,古代这些蒙学书籍尽管是幼儿教材,但无论从承载的文化思想还是外在语言形式上都并不是不值成人一睹的“小儿科”,而是丰富的内容、深刻的道理与浅切机趣、韵味无穷的语句相得益彰,成人看了也是赏心悦目,受益匪浅,这是我们现在幼儿教育应该学习的地方。
展开
精彩书摘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注释】
  呼:呼唤。应:答应。勿:不要。命:命令,让做事。
  【经典征引】
  《论语·为政》:“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日:无违’。樊迟日:‘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
  父母呼唤时,我们要及时应答,不要迟缓。父母让我们做什么事,要立刻动身去做,不能偷懒。
  【古事征引】
  春秋时期鲁国人曾参,字子舆,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孝顺著称。曾参少年时家境贫穷,经常入山打柴。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他的母亲没有准备而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在山里忽然觉得心疼,就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回家后曾参跪着问母亲发生了什么事。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但是现在客人已经走了。”曾参就是这样一个大孝子。曾参学识渊博,后代人尊称为“曾子”,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他主要继承并发扬了孔子“孝”的思想,相传曾著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西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祥,字征休。他幼年时,亲生母亲薛氏就生病死了。他的父亲王融再娶朱氏。朱氏把王祥看成眼中钉,想尽办法虐待他。可是,王祥对后母还是非常孝顺。朱氏生了病,王祥衣不解带,日夜服侍。汤药煎好了,他怕药太烫或者太凉,总要自己先喝一口,尝一尝冷热,方才端给后母吃。
  王祥家院子里有棵李子树,结的李子特别好。朱氏爱吃李子,就派王祥看管着,如果李子落下来就要拿鞭子打他。王祥看护十分小心,有时风雨忽然来临,王祥就抱着树哭泣,结果李子一颗不落。
  朱氏想吃烤黄雀肉,让王祥去捉黄雀。王祥张网等待,忽然就有好多黄雀飞入他的网里。
  一年冬天,朱氏生病忽然想吃鲜鱼。当时天寒地冻,河面上结了厚厚一层冰,王祥决心让后母吃到鲜鱼,就拿了渔网和木棒,跑到河边,准备把冰击开捕鱼。但是冰太厚了,他就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由于王祥想尽办法孝顺后母,朱氏终于感悟,对待王祥也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了。王祥后来做官,从温县县令一直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注释】
  责:批评,责罚。顺承:顺从承受。
  【经典征引】
  《论语·学而》: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为政》:“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应该恭敬地听从。父母责备训诫我们时,应当虚心接受,不能花言巧语进行狡辩甚至顶撞父母。
  【古事征引】
  三国时期吴国人顾悌,字子通,15岁,就当上郡里的一个小吏,后又晋升为偏将军。他因为性情刚毅,言事切直,招致同事妒忌而辞官回乡。当时他的父亲还在别的地方任县令。顾悌每次接到父亲的家信,一定先洗浴并整理衣帽,重新摆放好桌子,放置好家信,才跪下来恭敬地阅读,读完后再叩拜书信一次。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了,顾悌哀恸欲绝,奔丧一百里以外。丧事结束后,还悬挂父亲的遗像在墙壁上,下设神座,供奉果品,从未间断,并且早晚跪拜追思。
  汉代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小时候就很懂事、孝顺,和母亲相依为命,很少惹母亲生气。偶尔做错事,母亲用棍子打他,但他从不哭喊。母亲辛辛苦苦供他读书很不容易,伯愈却觉得竹简书翻来翻去,还不如帮母亲拾柴有用。母亲知道他的想法之后,狠狠地把他责打了一顿,又语重心长地说:“你还小,也太不懂事了。拾柴不用学就会,什么人都能干;读书识字,可不是一般人不下工夫就能学会的呀!”伯愈知道自己错了,忍着疼痛连连叩谢母亲。
  伯愈成人之后,侍奉母亲更加恭敬。一次他不小心做错了事,母亲又用拐杖打他,伯愈哭得很伤心,眼泪沾湿了衣服。母亲说:“以前打你,你一次都没哭,今天为什么就哭了呢?”他答道:“从前母亲打儿子,儿子觉得疼,知道母亲身体健康;今天母亲打儿子,儿子却不感到疼,这表明母亲已经年迈力衰,儿子才伤心地哭啊!”P7-10
展开
目录
一、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二、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三、出则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四、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闽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五、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唯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六、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眦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责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七、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八、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