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停顿运用得好的地方,往往是最出彩、最能抓住受众的地方。不过运用心理停顿需要注意这么两个问题:一是不能滥用。如果随意滥用心理停顿,会使受众感到朗诵者在故弄玄虚,矫揉造作,大大降’低了朗诵水准二是停顿的时间长短也要适当。笨拙地、勉为其难地执行停顿,听者会觉得“抻”得难受。内心充实,不怕时间长,听者感到自然、舒适,甚至提神。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间有停顿是自然的,但停“几拍儿”是有说道的。毫无疑问,这一停顿应该是较长的,因为在有了一种切身感受后,再把它上升到一种哲理性认识,是需要一个思索过程的。所以“真面目”三字要上扬,且要拉长“目”字的节拍,之后长停,最后在“只缘”两字高起,后几字可稍快一点点儿,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运用心理停顿必须要有充实的内心依据,要使这停顿的瞬间充满丰富的心理活动内容,要有充分的思想和深厚的、浓烈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语言的活力和感染力,才能使受众感到“藕断丝连”,真正做到:虽无言,却有情;虽无声,却意无穷。
最后,我们还要说说连贯(用“~”表示)。连贯是指语流中声音的延续。更进一步说,就是在朗诵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有标点的地方并不停或停得很短,尽量连读下来。它与停顿是相对的一对概念。在朗诵的过程中,思想情感一直处在积极的运动状态,这样,在意思延续或激情澎湃的地方,必须一气呵成,这就需要运用语流连贯的表达技巧。例如: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