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形意拳按阴阳、五行、七疾、八要、十二形象等法为根底,培养气血,使气聚于丹田,丹田气足后内达五脏,方能外发至四肢至其用。这样的练功方法层次太多,炫人耳目,不切实用。如此练功只能由初级至中级,再至高级,走渐进的道路,功夫难于顿人上乘。古人所说:“学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也就是指此。因此王芗斋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在师传的基础上秉承达摩禅师之旨发展创新,整理了拳术,废除拳套招法的训练,公开教授秘而不传的站桩功。要知力生于骨连于肌肉脉络,筋骨肉坚强,先天本能活力才能增长,故而习拳应当先打好基础——站桩。站桩不仅能长劲、力,同时益于养生,增强了体质,提高了智慧,少患病。待功力充满躯体之后可进而习拳。王老先生在将拳改革后为之取名日“意拳”,其本意是让学生们领悟、体会意在拳中的重要作用。意可使动作神速,意可使力注融于欲击之处以此胜敌,着重地指出“意是拳术的核心”,但在出击时强调用下意识,或无意、神会之超速动作击敌。意拳的独到之处就在于此。王老先生为了发扬中国拳学真谛,于1929年在授拳之暇精心著述了《意拳正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