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与分群演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1006065
  • 作      者:
    刘建和著
  • 出 版 社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刘建和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界定了运动技术序列的定义、构成和特征,分析了运动技术序列发展的动力学因素,论述了由创新与持续创新、创新运动技术的扩散、运动技术预见等板块组成的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结构与训练学特征。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刘建和还对运动技术形成与发展的神经生理学及心理学机制进行了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表现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理论勇气。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建和,男,籍贯重庆江津,1955年11月出生于四川泸州。博士、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技专家。现在成都体育学院从事体育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
    1978年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后留校任乒乓球教师;1982年考入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梁焯辉先生,同时,吴焕群先生、邱钟惠先生也给与了我极大帮助。其间,在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学习一年半基础课程,1985年获教育学(运动训练学专业)硕士;尔后一直在成都体育学院从事科研、教学、运动训练管理、教学管理等工作;2003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田麦久先生,2006年获教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学位。
    在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及乒乓球科学研究领域,做了一些工作。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运动竞赛学》专著;参与撰写了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教材《运动训练学》、全国普通高校体育学专业教材《运动训练学概论》;主持编写
展开
内容介绍
    《论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与分群演进》界定了运动技术序列的定义、构成和特征,分析了运动技术序列发展的动力学因素,论述了由创新与持续创新、创新运动技术的扩散、运动技术预见等板块组成的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结构与训练学特征等。
展开
目录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技术研究简介
1.2运动技术研究简介
2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3   研究任务、主要研究内容、预期创新结果
3.1研究任务
3.2主要研究内容
3.3预期创新结果
4    研究对象、技术路线、思维框架与主要研究方法
4.1研究对象
4.2技术路线
4.3思维框架
4.4主要研究方法
5   关于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的一般性描述
5.1运动技术序列发展的时空逻辑
5.2运动技术序列发展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5.3运动技术序列发展的基本动力
6 关于运动技术创新与持续创新
6.1关于运动技术创新
6.2关于运动技术的持续创新
7  关于创新运动技术的扩散
7.1扩散的必然性
7.2扩散的前提
7.3扩散类型的二维性
7.4扩散的合理性
7.5扩散的无偿性
7.6关于扩散的障碍问题
8  运动技术创新缺损之原因及相关训练对策
8.1创新缺损的定义及原因
8.2运动技术创新缺损时的相关训练对策
9  关于运动技术预见
9.1预见的含义及其层面
9.2运动技术预见需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0  运动技术的神经生理心理机制
10.1联合性学习(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与运
动技术
10.2建构主义学说与运动技术
10.3生物控制论与运动技术
10.4学习心理学与运动技术
11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项群(体操、艺术体操、跳水、
武术)运动技术发展的某些共性特征
11.1  “难、新、美、稳”仍是运动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11.2处理好技术加难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11.3极为重视运动技术创新
11.4更加注重运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11.5技术细节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
11.6规则的变化对技术发展具有整体性影响
12  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群(乒乓球、羽毛球、网球、
排球)运动技术发展的某些共性特征
12.1  “发球、接发球”技术地位极为重要
12.2极为重视“精细技术”的训练
12.3技术和打法的发展交互作用
12.4进攻性技、战术与防守性技、战术交替发展
12.5影响技术和打法演进有众多相关因素
13  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项群(篮球、足球、手球、
水球)运动技术发展的某些共性特征
13.1极其重视身体对抗技术和在强身体对抗中运用其他技术
13.2合理处理“技术全面”和“位置技术”的关系
13.3更为关注“组合技术”
14   体能主导类项群(田径、游泳、举重)运动技术发展
的某些性特征
14.1训练理念中运动技术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14.2极端重视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
14.3首先考虑实效性同时兼顾合理性与经济性
14.4技术发展以质量提高为主要途径
14.5技术中的现代科技含量有不断增高趋势
15  结论与建议
15.1结论
15.2建议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