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国外优秀选手的技术录像与我国重点运动员进行对照分析中发现,我国运动员“垂直”时相的膝角比国外优秀选手小了近5度,落地瞬间时相大腿角比国外选手小3度左右,离地后0.06”的小腿角也明显小于国外选手。除此以外,从视频图像看,还有一些如脚触地前足关节背屈(勾脚尖)动作、肩髋关节的摆动幅度等不易定量说明的环节方面,我国的一些运动员也和世界优秀运动员有明显的差距。这些差异很容易造成国际裁判对我国选手严判,造成中国运动员竞走技术得不到国家裁判认可的情况发生。而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所在不是教练员去强调、纠正、示范、要求,而必须应当加强相关动作部位的肌肉力量。如转髋和勾脚尖。如果髋部肌肉不够发达,小腿前群肌肉没有足够的力量,转髋和勾脚尖的动作就不可能做到位,运动员即使再有主观意识和愿望,竞走技术也不会发生明显改变。
竞走专项特点是以男子运动员每步步长1.20m计,20km全程要走1.6万步以上,每条腿要8千次以上;50km还要乘上2.5倍,达4.1万步以上,单腿要2万步以上。在此过程中,伸髋伸膝足跖屈蹬地的腿部主要肌群包括:臀大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屈髋前摆腿的肌群主要是髂腰肌和股直肌。胫骨前肌等足背屈肌群是脚落地瞬间表现技术的重要肌群。竞走项目规则的要求是:落地瞬间膝关节要充分伸展、充分的足背屈动作、以及保持直腿到身体重心和支点垂直等;特别是在后程要保持速度,必须做到维持步频和步长,还要注意技术等。因此对上述肌群的力量耐力要求是非常高,特别是对相对比较薄弱的屈髋肌群和足背屈肌群而言。而屈髋肌群和足背屈肌群对保持正确的技术和维持步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