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运动竞赛方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092108X
  • 作      者:
    王蒲著
  • 出 版 社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1
收藏
内容介绍
  《运动竞赛方法研究》以对运动竞赛基本特征的深刻理解为起点,选取了运动竞赛理论中具有全局性宏观意义的竞赛项目、竞赛活动及竞赛方法的分类等系列理论问题和循环制、淘汰制这两种最常用的对抗性竞赛方法作为自己的阶段性目标,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运动竞赛方法研究》:
  深入考察各种竞赛项目用作比较的参照系可以发现,运动竞赛优选过程的比较方式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以时空参数作为参照系的“静态”比较方式;一种是以参赛对手互为参照系的“动态”比较方式。依据竞赛过程比较方式的不同形态,竞赛项目可归为两大门类:一类是尽可能使参赛者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去夺取某种时空参数,以获得时空参数的大小来遴选优胜、排列名次的“竞争类竞赛项目”;一类是让参赛者在尽可能机会均等的条件下,相互之间捉对较量,以比赛的胜负来区分高下、选优排名的“对抗类竞赛项目”。
  依据两大门类竞赛项目用作比较的参照系的不同属性,可以对竞赛项目作进一步划分。
  竞争类竞赛项目用作比较的参照系是时空参数。竞争类竞赛项目用作比较的参照系包含时间、距离、重量、分数四种不同属性的时空参数。依据时空参数的不同属性,竞争类竞赛项目可相应划为四个大类,即“时间竞争类项目”“距离竞争类项目”“重量竞争类项目”和“分数竞争类项目”。
  在竞争类竞赛项目的比赛过程中,参赛者对时空参数的争夺呈现两种不同取向:一种是奋力夺取较大值的时空参数;一种是竭力争取较小值的时空参数。依据对时空参数的不同取向,时间、距离、重量,分数竞争类项目均可进而分出两个小类。
  时间竞争类项目可分为“取小时间竞争项目”和“取大时间竞争项目”。前者如100米短跑、400米跨栏等径赛项目,获得时间参数愈小愈好;后者如航空模型的自由飞行项目,获得时间参数越大越好。
  距离竞争类项目可分为“取大距离竞争项目”和“取小距离竞争项目”。前者如跳远、标枪等争夺水平距离的项目,跳高、撑竿跳高等争夺垂直距离的项目,1小时越野跑、航海模型耐久赛等固定时间争夺距离的项目,获得距离参数越大越好;后者如射准射箭、定点跳伞等项目,获得距离参数愈小愈好。
  重量竞争类项目可分为“取大重量竞争项目”和“取小重量竞争项目”。前者如举重、力量举等项目,获得重量参数越大越好。后者目前尚难找到具体项目,但随着体育运动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伴随高新科技在体育运动领域的开发应用,这类竞赛项目的出现并非毫无可能。譬如,让运动员身着特制服装高台跳水,看谁入水时受力较小;让运动员从高处跳下,落在特制的场地上,比谁对地面的冲力较小,等等。
  除了上述以单一的时间、距离、重量参数为参照系的竞争类竞赛项目外,还有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综合时空参数为参照系的竞争类竞赛项目。这类竞赛项目无法以单一时空参数直接进行比较,需要采用“分数”来综合反映各种时空参数,然后依据分数而展开参赛者之间的比较,即“分数竞争类项目”。分数竞争类项目的形式是分数的比较,而实质是时空参数的比较。分数竞争类项目可分为“取大分数竞争项目”和“取小分数竞争项目”。前者如体操、跳水等项目,获得分数越大越好;后者如健美、障碍赛马等项目,获得分数愈小愈好。
  对抗类竞赛项目互为比较的参照系是参赛对手。对抗类竞赛项目互为比较的参照系包含个体、偶体、集体、团体四种不同属性的参赛对手。依据参赛对手的不同属性,对抗类竞赛项目可相应划为四个大类,即“个体对抗类项目”“偶体对抗类项目”“集体对抗类项目”和“团体对抗类项目”。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运动竞赛方法体系的建构
一、概论
二、竞赛项目分类研究
(一)竞赛项目分类研究的现状
(二)竞赛项目的竞赛方法学分类
(三)竞赛项目分类结果分析
(四)竞赛项目体系的建构
(五)竞赛项目体系的验证
三、运动竞赛分类研究
(一)运动竞赛体系的推导
(二)项目体系与竞赛体系的比较
四、竞赛方法分类研究
(一)运动竞赛的竞赛方法考察
(二)运动竞赛的竞赛方法分类
(三)运动竞赛方法体系的建构
五、运动竞赛方法的研究构想

第三章 对抗性竞赛方法的研究
一、概论
(一)竞赛方法的基本原则
(二)对抗性竞赛的基本特征
(三)对抗性竞赛方法的基本内容
二、循环制研究
(一)循环制概述
(二)关于循环制的竞赛对象
(三)关于循环制的竞赛次序
1.循环制实际竞赛中的竞赛次序及其评论
2.循环制理论研究上的竞赛次序及其评论
3.现存循环制竞赛次序的矛盾焦点、问题性质及其解决途径
4.改革循环制竞赛次序的基本原则、编排要求及其实施方案
5.循环制竞赛次序编排改革方案与传统编排方法的比较
(四)关于循环制的竞赛名次
1.循环制竞赛确定名次办法的考察
2.循环制竞赛确定名次办法的分析
3.循环制竞赛确定名次的通则
(五)循环制评论
三、淘汰制研究
(一)淘汰制概述
(二)关于淘汰制的竞赛对象
1.淘汰制抽签研究的现状
2.淘汰制抽签方法的改革
(三)关于淘汰制的竞赛次序
1.淘汰制竞赛次序的不合理性和不完整性
2.设立“种子”——克服竞赛次序的不合理性
3.设置“轮空”——克服竞赛次序的不完整性
(四)关于淘汰制的竞赛名次
1.淘汰制竞赛名次的不合理性和不完备性
2.增设“附加赛”——克服竞赛名次的不完备性
(五)淘汰制评论

第四章 总结
一、关于运动竞赛方法体系的建构
二、关于对抗性竞赛方法的研究

·附录竞赛项目分类定位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