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到自己的小卧室,打开互联网,用“名片+孩子”作关键词搜索了一下,终于找出了以下一些说明——通常,美国的父母们都有给小孩子印制名片的习惯,为的是让孩子尽早学会各种社交礼节。但在一般的情况下,由于小孩子的交游程度有限,这种名片一般只在赠送礼品时用一下。名片上应写孩子的全名,爱称和绰号不能使用。孩子的名片比成人名片的规格小,年龄越小,名片也越小。男孩年满18岁,可在姓名前加上“先生”的字样。女孩子年满13岁,可在姓名前冠以“小姐”。
关上电脑,我想起了10年前。
那时我26岁,研究生刚刚毕业,被分配到一家大型单位上班。而上班的头一件事,便是单位的头儿将我们这一群愣头愣脑的研究生和大本生们叫到一起搞培训,培训的内容也是极其简单:怎么样与陌生人交换名片,与人握手的姿势应该怎么样,什么样的场合该穿什么样的衣服,以及其它的一些基本的礼仪礼节等等。
当我在电话里无意中把单位培训的内容讲给我的早年就留学美国的小学同学玛丽听时,大西洋对岸的她幽幽地叹了口气,说:“中国的教育方式太落伍了。这么小儿科的事情,早在儿童时期就应该学会的。”
可能是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观念吧,我当时十分反感,冲着玛丽叫道:“就是因为这些事情简单,所以没有必要早早地打基础,浪费时间天天来研究它。你看看,我才花了半天时间学习,不,也全会了吗?!玛丽呀,你中洋鬼子的毒太深了!改了个老外的名字也就罢了,还拿了绿卡,变成了假洋鬼子,连思维也变了,看不起中国人了!”
玛丽沉默了足足有一分钟,便无声地挂上了电话。
可能是彼此感觉心与心之间的距离隔得实在太远,从此,我和玛丽再也没有通过电话。这种状况至今一直维持了10年。
难道是我错了吗?有时,我也会去想这个问题,但总是找不到答案。现在,猛一回首,却发现:错的果然是我。
在中国,除了上班一族因为业务需要才会考虑给自己印制名片外,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想起给自家小孩子也来一盒名片!
中国人的思维里似乎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孩子的社交能力也需要从小就进行培育!甚至连我这个硕士研究生也从来不会有这种念头,更不会去有意给小孩子灌输各种礼仪礼节,包括印制名片。在大人们看来,礼仪礼节对小孩子们来说,还是很严肃、很遥远的,等他们将来长大了,自然会水到渠成地明白的。
遥想起远在大洋彼岸的我的9岁的儿子小宝,在今天以前,我还一直认为他很优秀,甚至是完美无缺的,因为他学习成绩好,听话,除了见着生人脸红、不爱见陌生人、在公共场合不爱或者说不敢说话外,几乎找不出什么缺点。而且,出于母爱的自私本能,我一直认为,孩子害羞不是错。等他年龄大些了,自然就好了。
……
展开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范 先佐教授
父母们,尤其是当代中国年轻的父母们,实在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他们对孩子太溺爱了,而太溺爱并非是对孩子的真爱。爱是需要有科学的、恰当的方式的。
——知名学者、翻译家 尹承东先生
虽然我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但该书所揭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仍然给了极大的启发,相信他对每个家长都是有益的。
——著名优秀幼儿教育工作者 白梦萍女士
这是一本神奇书,不仅因为它展现了大洋彼岸独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更是由于作者笔端充满了爱和关切。
——著名图书策划人、作家 麦金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