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留学旧踪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9234466
  • 作      者:
    李喜所等著
  • 出 版 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近150多年的留学史,虽然充满了曲折和反复,但现代化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和世界建立广泛的联系,就必须发展留学教育。留学最重要的意义是触摸到了世界的潮流。编写《留学旧踪》,就是希望以生动活泼的文字、引入入胜的真实故事、回味无穷的图片,以留学生中涌现出的名人为主线,再现过去留学生的风姿,让读者去品味1949年前百年间的留学历史,去领略留学精英的学习、生活、奋斗、成功、恋爱、家庭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总结中国人走向世界的经验教训,从而给人留下一丝心灵的启迪,一份文化的积累。
展开
精彩书摘
    巴黎戈德弗鲁瓦街17号的小旅馆,本是普普通通的一处地方,1922年却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成立而具有了不同一般的意义——它既是这个党党部所在地,又是其机关刊物《少年》的编辑部。在那里,周恩来和赵世炎赢得了普遍的敬重和热爱,他们坚定、机智、待人诚挚,有组织才能,以至蔡畅常常赞叹:“世炎和恩来全身都是聪明。”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最重要的任务是宣传“共产主义学理”。他们为此创办了《少年》杂志。刊物要发行,具体工作怎么做,蔡畅回忆:“《少年》刊物是轮流编辑,邓小平、李大章同志刻蜡版,李富春同志发行。后来,刊物改名《赤光》,有时是三日刊、二日刊、月刊,时间不定。邓小平、李富春同志是白天做工,晚上搞党的工作,而周恩来同志则全部脱产。”(蔡畅《谈赴法勤工俭学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
    负责刻蜡版和油印工作的邓小平那时亦受到大家的关注,他被亲切地称为“油印博士”。事实上,这种夜间的油印工作开始了邓小平一生的革命事业。这个18岁的四川小个子青年当初背着家人沉甸甸的希望到法国来勤工俭学,他的乡绅父亲邓绍昌一心一意要邓家长子接受新式教育、见大世面、学大本领,却怎知道他的儿子在法国竟参加了令时人谈虎色变的冒险活动。对于此,邓小平的解释是:“生活的痛苦,资本家的走狗——工头的辱骂,使我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最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略有感觉。然以生活浪漫之故,不能有个深刻的觉悟,其后,一方面接受了一点关于社会主义,尤其是共产主义的知识,一方面又接受了觉悟的分子的宣传,同时加上切身所受的痛苦,于是加入了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
    邓小平到法国时15岁,离开时20岁,正是一个人思想成型的重要时期。在法国,他做过工,捱过贫穷,常常为生活所迫不得已辍学。他亲身体验到来自社会下层的艰难,亲眼目睹过俭学生们为生存权、求学权所做的一系列斗争,又接触到王若飞、赵世炎、蔡和森和周恩来等先进同学的思想和言行。有了这些经历,邓小平的变化自是不足为奇了。
展开
目录
前言
“中国留学生之父”
美利坚的“中国女孩”
“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
王韬醉了
“严天演”
始见沧海之阔
青春之歌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姨太太革命”
反《取缔规则》运动
章太炎两难日本警察
南陈北李以文会友
创造社与“橘子会”
王希天之死
清华梦
宋氏三姝
从留美生到外交家
五彩的世界
竺可桢的“求是”精神
胡适“非留学”
科学东来
两代人的追求
蔡元培的征婚广告
康桥遗梦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教我如何不想她
秋郎从此是路人
戴望舒的情伤
中国豆腐
蔡和森的婚礼
争夺中法大学
好人错事
从东洋到西洋
“油印博士”
赤都之恋
蒋经国的十二秋
陈寅恪遇险柏林
特别户头
钱钟书牛津补考
面具游戏
胡风与普罗文化
在日本狱中
“不讲空话”的朱自清
冼星海“顶硬上”
“加一滴赤血”
“来自东方的魔术师”
龙须与蓝图
画坛“惟一”
莫斯科的红色后代
留学生与西南联大
哈佛“独脚”博士
王莹之死
“三钱”的“科学救国”路
“物理女王”
同登诺贝尔奖台
归去来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