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个全方位的概念,包括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体魄、待人处世的原则,甚至一般常识等等各方面。具体到一门学科,当然也要全面考虑。但是其中首要的一点,也是必要的前提,应该是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如果所学知识本身是不科学或不确切的,素质教育岂不成了空话!对于历史学科来说,这一点尤为显得重要。历史学科讲述的,都是已逝去的社会现象,包括发展规律、历史经验、人物、事件乃至风俗习惯等等。对于这一切,不同的人常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这完全是正常的。但也正由于这个缘故,所以会出现多种对历史现象的解释,这其中就难免包含某些主观任意性的、成分。因此,贴近史实、接近科学,就成为研究历史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这里用"贴近"和"接近",而不用"符合"和"完全",是因为许多史实的"实"是颇有些折扣的。比如远古的事情,有些属于传说,难保准确。有些则是根据出土文物做出的推测。即使是近代以来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不少是为世人所不知的。用"贴近"好像更贴切些;至于"接近"一词,就更清楚了。一来是众说纷纭,有时各种看法中都有合理的成分,同时又存在某种不妥之处,最接近科学的,就是最好的了;二来是作为学术研究,追求真理是无止境的,如果自封"完全"还有什么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呢?总之,把话转入正题,作为单门的学科,在体现素质教育上,首要的一点就是追求科学性。本书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广大读者读后便可知晓。
展开
五六年前,笔者和黄安年教授合写了一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专题30讲》,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又续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承蒙读者垂青,两三年里就销售了数十万本之多,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后来,笔者曾与不少地方的中学历史老师接触,在谈起这本书时,大家纷纷表示,此书从历史观和史学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多数和传统的解释不尽相同;最重要的是,这些新观点实事求是,言之有据,很有说服力,人们自然就欣赏并接受了。更有不少人说,这本书对提高甚至改变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起了极大的作用。为此还说了些对作者的溢美之词。听到这些抬爱的语言,笔者一方面为这本书起了些作用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却又甚感惶愧。
说句心里话,此书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反应,确实是我们事先完全未曾料到的。笔者从中深深感到,我们广大的中学历史老师对提高教学质量和自己的专业水平有着极大的热情,对所从
事的历史教学工作有着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工作十分繁忙、压力极重的情况下,仍然非常热衷于业务进修,所以迫切需要这方面的有关读物。笔者多年来在师范大学任教,面向中学、为提高中学教学质量服务,本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早该尽些绵薄之力,但却一直没有给予重视,想来实在令人汗颜;这本《30讲》似乎稍稍补了一点欠缺,但那毕竟是无意间搞出来的,全然是由于编辑的诚邀,觉得盛情难却,并非是作者的原意。所以,近些年来心中一直存在着一种愿望,就是再搞一本包括古今中外各段历史的专题若干讲,那总比只是世界史的30讲全面些,对大家的帮助或许也会稍大些。这就是编写本书的初衷。
笔者作为本书的主编,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共同进行了编写。经过我们商议,这本书还是要和《30讲》一样,仍然以中学历史老师为主要服务对象,书中所列专题都应是中学历史课中的重点和难点。撰写时,主要是阐述有关的论点,更多地是偏重于理论和分析,还必须注重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在这些前提下,根据需要也补充一些史料。总起来说,是力图体现一种历史观,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
素质教育是个全方位的概念,包括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体魄、待人处世的原则,甚至一般常识等等各方面。具体到一门学科,当然也要全面考虑。但是其中首要的一点,也是必要的前提,应该是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如果所学知识本身是不科学或不确切的,素质教育岂不成了空话!对于历史学科来说,这一点尤为显得重要。历史学科讲述的,都是已逝去的社会现象,包括发展规律、历史经验、人物、事件乃至风俗习惯等等。对于这一切,不同的人常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这完全是正常的。但也正由于这个缘故,所以会出现多种对历史现象的解释,这其中就难免包含某些主观任意性的成分。因此,贴近史实、接近科学,就成为研究历史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这里用“贴近”和“接近”,而不用“符合”和“完全”,是因为许多史实的“实”是颇有些折扣的。比如远古的事情,有些属于传说,难保准确;有些则是根据出土文物作出的推测。即使是近代以来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不少是为世人所不知的。用“贴近”好像更贴切些;至于“接近”一词,就更清楚了。一来是众说纷纭,有时各种看法中都有合理的成分,同时又存在某种不妥之处,最接近科学的,就是最好的了;二来是作为学术研究,追求真理是无止境的,如果自封“完全”还有什么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呢?总之,把话转入正题,作为单门的学科,在体现素质教育上,首要的一点就是追求科学性。
科学性不是空泛的口号,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来看,实践检验结果所证实了的东西,才是确实可信的;据此得出的结论,才是最接近科学的结论。换句话说,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立论,是历史学科科学性的一条保证”也是一条必须遵守的原则。通常所说的实事求是,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就历史学科来说,“实事”就是史实,是“实”的,不是虚的或假的。据此去“求”,结论也就是“是”,而不是“非”,那就是科学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