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培训单元面向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师、校长、教研员及其培训者,以及其他参与课程改革的教育管理人员;主要探讨为推进新课程实施而必须进行的评价改革问题。<br> 为了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必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评价改革的方向。由此可见,评价不只是推进新课程的制度保障,其本身就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br> 通过本单元的培训,参与者将深入理解《纲要》提出的评价改革目标,即:“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了解、认识一些新的评价方式和思路,产生改革热情,从而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到评价改革中来。<br> 本培训单元共设三个专题。<br> 专题1:发展性评价观<br> 本专题帮助参与者着重领会《纲要》所提出的评价改革目标,从评价功能转变的角度强调实行“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性。通过专题1的学习,参与者应该认识到,现行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问题主要表现在:<br> ·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br> ·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br> ·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教师评价方面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如:<br> ·教师多处于被动受检查、被评判的地位,在最终的评价结果里很少有自己发表意见的机会;<br> ·评价结果通常与奖励、评职称挂钩,很少提出能够真正帮助教师提高的发展性建议;<br> ·评价意见面面俱到,不能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指导。<br> 本专题的目的就是在分析上述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参与者认识到目前在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的严重性,产生改革的愿望,树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观念。<br> 专题2:学生评价<br> 本专题选取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着重探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思路与方法。《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br> 那么,什么样的评价方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目前教育界有哪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可供我们借鉴呢?本专题将介绍一些已有的改革经验,如“ 学生成长记录袋”、“长作业”(大作业)、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自己出考试题等。通过了解这些新的评价方法,参与者能够深化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的认识,探讨更多的、更富有创意的改革思路与方法。<br> 专题3:教师发展性评价<br> 本专题关注《纲要》提出的“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着重探讨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课堂教学;如何引导与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实践新课程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br> 参与者必须明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体现新 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建立联系;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br> 参与者还应该认识到,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关键是促使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纲要》)。校长、教研员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要立足于帮,而不是局限于评;要注重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实效,而不是为了展现评价者自己的水平,提那些看似全面、深刻,但是教师却无法实施的意见。<br> 以上三个专题中,专题1的内容涉及新课程中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专题2和专题3则分别从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这两个方面探讨实施发展性评价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具体开展培训时,培训者可以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的时间以及与其他培训单元相衔接的考虑,对这三个专题进行重新组合或取舍。<br>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新课程通识培训的一部分,本单元的目的在于倡导新理念,提供新思路。具体的发展性评价的方式方法,将更多地有待于参与者自己去创造。发展性评价并不是一座空中楼阁,我们过去实施的很多评价方法也有值得继承的地方,在过去几十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也积累了很多促进教师、学生发展的评价改革经验。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动员全社会都来关注评价改革,参与评价改革,发挥每一个人的热情和聪明才智,把评价改革推向深入,把课程改革推向成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