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麻辣学生酷老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3439813
  • 作      者:
    苏静著
  • 出 版 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作者简介

  苏静,女,生在山东东营,长在青岛,游走人间26载,喜旅行,好写作。毕业于青岛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同时历经三年坚苦卓绝的高教自考,获山东大学艺术系书法专业的第二学历,后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文学学士,现为苏州大学教育系在读硕士研究生。曾任静岛嘉峪关学校语文教师,同时兼做导游、记者等多种自由职业。执剑教坛仅三年,其风格独运的诗词教育被《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以整版专栏的形式报道,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作品数十万字,被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誉为“创造了教育奇迹的年轻人”。

展开
内容介绍

  “我的教育故事”系列是由“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第一人”的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朱永新主编的“新教育文库”丛书的第一个系列,共5本,它们是《走在教育的路上》、《发生在教育在线的故事》、《麻辣学生酷老师》、《守望高三的日子》和《魔法作文营》,由福建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1月推出。
  这是一套真正的中国的“教育叙事研究”。所谓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以独特的视角记录自己的教学过程,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并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活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叙述性和反思性:叙述性,是教师作为教育叙事的主体,对具体的某个教学事件进行描述,要求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反思性,是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从而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叙事研究比较贴近教师的教育生活,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最直接、最有效的行动方式。
  “新教育文库·我的教育故事”丛书则真实记录了发生在“新教育实验”背景下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教育故事。2002年9月,朱永新在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正式启动了以“追寻理想,重扬人文”为使命的“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体系主要包括:相信学生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创造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等五个主要观点;在小学六年的教学过程中贯穿“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等六大行动,从而实现“以人为本、因学论教、扬长补短、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为了培养儿童“看听读写说算”等基本素质,“新教育实验”在成功完成基本课程教学的同时还有多项要求。这些要求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采用高科技教学设施,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发展学生科学、艺术、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特长,使每个学生拥有天才孩子的感觉,努力成才。两年来,实验队伍已扩大到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的200多所学校。许多媒体和教育界人士称,倘若“新教育实验”经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将有望在另外一重意义上,成为继“希望工程”之后的“新希望工程”。
  朱永新同时创办的教育在线以“打造中国教师精神家园”为主旨,提出了“专家引领,网友互助,自我反思”的新型发展观,在仅仅两年多的时间里已吸引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八万多名中小学一线教师、教育传媒人士加盟,成为了“新教育实验”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平台,造就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网上师范大学”。在新教育思想的感召下,在李镇西、窦桂梅、卢志文等名师的点拨下,许多教师的教育激情被点燃,教育潜能被挖掘,教育理念得到升华。
  “舍不下的教育在线,割不断的网络情缘”,丛书之一的《发生在教育在线的故事》一书叙述了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发生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她令人奋进,更值得人们深思。《麻辣学生酷老师》是以“诗意教育”蜚声全国的青年名师苏静创作的第一本教育心情手记,是一本集新生代教师生存状况、新型师生关系与彰显教育个性为一体的本色之作。该书以炫目的场景、大胆的取材和轻舞飞扬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一群从小学到大学,从大陆到香港不同生活空间的“麻辣学生酷老师”。青春的热力与卓尔不群的教育理念相得益彰,飞越时空的灵感与散落的记忆碎片相映成趣,作者既是在进行一场心灵实录,又是在计划着下一场心灵旅行,让每个徜徉其间的教育人读之悟之,轻松享受到新教育的非凡魅力。《守望高三的日子》采用详细叙述的写作方式,介绍了深圳特区一个普通教育者在高三教育教学中对升学率的追求和对教育理念的守望,突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具体细节和情境,反映了具有典型性的教学事件,真实描述了作者在应试教育和理想教育的夹缝里突围的困惑、艰难的心理状态以及思考和实践。《魔法作文营》以诗意的笔触,介绍了作者在作文教学改革上所作的具有实践操作意义和较为广泛借鉴意义的探索。她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作者对作文教学的新认识、新感悟,读来亲切、清新,教师从中能感受到作文教学的情感魅力,得到调动学生的作文激情的有效方法。“新教育文库?我的教育故事”丛书也是“新教育实验”的“行动研究”,她记录了新教育实验的探索之路,记录新教育的精彩。《走在教育的路上》记录了作者朱永新作为一个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教育市长”,经常趁出差的机会进行教育调查,并反复思考,从不同的“教育风景”中,寻找教育的韵味和精彩,发现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撰写调查报告,和有关专家一起探讨中国教育的问题。“我的教育故事”写得精彩,那是因为他们活得精彩,做得精彩!他们用脚踏出了这片成长的足迹,用心谱写了这首生命的乐曲,用思想描绘出了这条精彩烂漫的教育之旅。让我们用心阅读“我的教育故事”吧!只要用心阅读,我们就会读懂什么是成长,就会感受激情,感受生命!
  《麻辣学生酷老师》是以“诗意教育”蜚声全国的青年名师苏静创作的第一本教育心情手记,是一本集新生代教师生存状况、新型师生关系与彰显教育个性为一体的本色之作,向读者展示了一群从小学到大学,从大陆到香港不同生活空间的“麻辣学生酷老师”。

展开
精彩书评
    讲述中国教师自己的故事,感动中国教师的精彩人生。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窦桂梅

    真正的教育叙事研究,真正的教师成长档案。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四川省新教育实验学校副校长 李镇西

    在这里,您会看到中国教师的梦想故事、情感故事、课堂故事,看到他们行走的足迹,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 高万祥

    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教学不足一年,学生就能背诵诗文百余篇,甚至  两分钟内便可轻松赋诗一首。这位老师名叫苏静,年仅23岁。
    ——《中国教育报》

    诗化的教育打造了诗界神童,教育原来可以如此美丽。
    ——中央电视台《当代教育》

    这是一群来自蓝天碧海的传奇少年为我们奉上的经典诗词大餐。
    ——《中国少年报》
展开
精彩书摘

  得知青年名师苏静的《麻辣学生酷老师——一个中国新生代教师的另类手记》将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便有一种欣慰莫名的感觉。作为第一个发现和采写了这一典型的记者,我一直关注着她的生命发展。她的横空出世引发的惊叹与质疑,随着时光的流转,人们更多地在感佩之时,冷静地思考这一典型呈现的人文背景与价值意义。无疑,这本书的出版,将为诠释这一人文背景与价值意义架设了一条文化与心灵的桥梁。
  (一)
  采写苏静,完全是一种偶然。
  2001年7月4日,我去采访青岛十五中的马达同学。高考在即的他虽无分身之术,还是精选了几位挚友为我提供相关的素材。于是,我与他的挚友、青岛市新教师比武课中获取一等奖第一名的苏静不期而遇。
  我非常惊诧于苏静轻灵而又生动的语言表述,突发奇想地认为她的教学也定生趣盎然,“节外生枝”地问起她的教育创意。于是,她那精彩纷呈的诗教片断便从她的口中自然清丽地流溢出来。
  我顿生兴趣。随后的城阳之行,就有了苏静的相伴。临时设定的采访,就在路上渐渐地步入佳境。
  这令我异常激动。“寻寻觅觅”而不见的采写典型,竟是如此地“得来全不费功夫”,实实在在让我领略到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栏珊处”的审美体验。
  采访愈是深入,苏静的诗教画卷就愈是显得瑰丽而多彩。而惊讶与激动与我同行之际,写作的冲动也在强烈地撞击我的心扉。以至从青岛返回济南之后,梦牵回绕的还是苏静以及她的“青云斋”与“兰若轩”。
  工作相当紧张,但写作的灵感却挥之不去,就在数日之内,1万多字的《腹有诗书气之华——苏静老师与青云斋、兰若轩的诗词情结》长篇通讯,就从我的心中自然地流泻到我的笔端。
  8月1日《现代教育导报》将这篇通讯先行推出之后,《中国教育报》又于9月11日以将近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出。与此同此,中央电视台关于她的专题报道也在全国播出。
  苏静,很快成为当代教育上一个引人瞩目的人物。
  (二)
  人们在惊叹于她诗教的精彩的同时,质疑之声也伴之而来。一个年仅23岁,教学时间只有一年的黄毛丫头,真的能够创造出如此的教育奇迹吗?
  是的,她并非超人,也不是天才。就是穿着,也是那么率意与随便,一点儿也没有青春靓女的刻意妆扮。自然的笑容里,容纳的更多的是阳光与朴实,自然与恬淡。
  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张嘉艺小姐和江波先生专去采访时,我也分明看出,不仅惊奇,疑虑也一并写在他们的脸上。可采访一周之后,他们对我所讲的最为重要的两句话就是:“陶老师,苏静的诗意教学,比你写得还要精彩。如果以后结婚生子,一定想方设法送到苏静的门下。”
  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的教育同行在慕名而来的同时,心中的疑虑也并非一无所有;但返回之时有一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在眼见为实之后,他们收拢了更大的惊喜。
  是的,一个非常一般的班级,一群非常普通的孩子,通过苏静不到一年的教育,几乎人人都能背上100—400首古诗,而且任人命题,两分钟内即可做诗一首。这种教育的奇迹,竟然真实地由这个阳光女孩诗意地书写出来了。
  因此,更多的人又说她是一个奇才,一个才女。求贤若渴的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更是慧眼识才女,于2003年之秋,将其特招到自己的门下。至此,苏静就又成了朱氏门下一名在读研究生。
  苏静何以文思泉涌,何以频频受到人们的青睐?
  这又成了不少人探询的一个话题。
  其实,一个人的年龄,只能证明一个人的生命长度,而生命的亮度则需要自己打造。苏静虽然年纪轻轻,可她始终在为这一生命的亮度添抹着色彩。她虽然只在人生的旅途上行走了20多年,但其间的许多时光,她都是在与高层次的文化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她尤爱中国古典诗词歌赋,化解不开的诗词情结一直在她的心间萦绕回转。她成了喧嚣市面上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另类”青年。同时,她着力构建了诗意教学生态系统,并拥有了“下笔如有神”的从容与洒脱。
  《山东教育》《现代教育导报》《当代教育科学》《中国教师》《中国少年报》《教师博览》《21世纪教育》等报刊开始向她约稿,许多地方请她前去讲学。有求必应的她总可以给报刊社和要求讲学的人们一个漂亮的答卷。她的文章有的长达3万多字,诗意沛然中,崭新的教育理念也流淌其中;她的讲座有时一连五六个小时,流畅生动的表述中,透视出特殊的答辩能力与诗意表达水平。
  今年夏天,苏静以“苏州大学访问团”成员的身份,赴香港城市大学访问。短短4天时间,她却写下了将近4万字的教育随笔《香港情色》。在《新教育在线》上发表后,网友们的好评给她送去的又是一个另样的幸福。
  于是,人们突然醒悟过来。苏静不是一个新闻炒作的昙花一现的人物,而是一个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教育新星。
  (三)
  苏静并非天才,她的父母也不是满腹经纶者;她的学生亦非天才,在她教学之前无不望诗却步。但现在人们对苏静多以才女相称,她的学生也成了人们称道的小诗人。
  这昭示出一个多为人们忽略的道理:人的潜力是巨大的,是可开掘的。只是一般的教师与学生忽视了这种潜力的开发,抑或被某种外力无意扼杀了而已。
  潜力的开发,不可能离开文化。高层次文化的浸润,会使你从平凡走向不凡,走近与苏静相似的文化空间。所以我们在解读苏静的时候,不仅要剖析这一个体突兀而出的诸多原因,更重要的还要推展到更大的层面。不仅苏静,张静、李静,等等,只要真正踏上优秀文化的旅程,就可以创造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奇迹。教师如此,学生亦然。
  但目前人们对文化的淡漠,特别是对高层次文化的隔离,使得本可以走向名师行列的教师与之擦肩而过。不少人教学终生,却还是在人云亦云的教学备课参考书的怪圈里“徘徊复徘徊”。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触角斩而不断的今天,让我们的教师走出怪圈,具备诗文素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这本书尚难称系统,但亮点频闪,色彩斑斓,文化味颇浓。它是苏静创作的第一本教育心情手记,也是一本集新生代教师生存状况、新型师生关系与彰显教育个性于一体的本色之作。读者在感受其语言的轻灵玲透的时候,还会自然地步入一个具有文化气质的年轻教师的心灵世界,并进而体悟到教育的真正意义与文化价值。
  ……

展开
目录
No 1 阳光灿烂青师园
前卫话题
话题一:浪漫无罪!早恋有理?
话题二: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心情拼盘

洗脚
我心永恒
No 2 天马行空嘉峪关
疯狂诗词
缘起
课堂,上诗意!
我为诗狂
诗词生活秀
真诚的言说
因为爱,所以爱
经典: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尾声
Ms苏小像
吾师“苏小妹”
吾之酷师
俺眼中的“苏大虾”
苏大虾小像
嗨!Ms苏
Ms苏小像
严师Ms  苏
酷文连篇
巴豆,不给阳光也灿烂
将死鱼儿的手记
酷细节
健康无敌进行时
别样纪念
心痛的感觉
慧珉的花
给胡大哥的信
致T君
想念马达
考研,咱也经历过
No 3 美呀美呀水天堂
酷师酷事
苏小妹眼中的朱老师
智慧随想——读《让男生拥有智慧》有感
玩儿的就是争议
网友抖“爆料”
此时,他就是一个父亲
朱门酒肉香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