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均衡化:教育政策的必然取向<br>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面对加速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愿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因此,教育的供给滞后于人民群众需求,仍然是现阶段教育的基本矛盾,而这种滞后性正日益表现为教育发展的非均衡性。<br> 在现实生活中,城乡之问、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确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当人们普遍认同教育能够显著改善人的生存状态这一道理时,教育发展的差异性与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普遍性和迫切性之间的矛盾就会凸现。这一矛盾已经曲折地反映为过度择校现象的加剧、学校非规范收费现象的屡禁不绝等,而且还将进一步反映为社会对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密切的关注。因此,如果我们把最大限度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作为当前教育发展的迫切任务的话,那么教育均衡化就不能不是今天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br> 首先,教育均衡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最大效率的刚性法则既有其促进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进而推动社会发展的正效应,也可能产生在社会的竞争中处境不利人群生存和发展上差异不断扩大的负效应。如何有效调控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在社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则是政府的公共政策必须予以关注的,甚至可以说是政府必须认识到的一项基本职能。因为市场经济的逻辑是:效率由市场去安排,公平则由政府来调节。政府必须在市场机制所难以企及的问题解决中发挥其合理的调节作用。<br> 其次,教育均衡化是在社会财富普遍增长、贫富差距拉大、阶层之间教育差距日趋显现的背景下,教育政策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分配原则。其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需要社会通过两次分配来调节。一次分配讲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所谓二次分配就是指在税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共资源的配置。 <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