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3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61741111
  • 作      者:
    瞿葆奎, 郑金洲主编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教育研究进展》是一本资料书,是着眼于“工具”的角度来考虑书的内容结构的。也是为了便于参阅和使用,期望通过《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3》,理论工作者能够明了自身研究的一定的基础与价值;实践工作者能够知晓教育研究的一定的概况;使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定位清一些、韬略明一些。
展开
精彩书摘
    投资制度创新应该从两方面着手:①要重视基础教育的投资。有论者认为,我国目前基础教育经费投资严重不足。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97年统计,1995年世界平均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9%,其中发达国家比例为5.1%,转型、发展中国家为5.2%,欠发达地区为4.1%,最不发达国家为2.5%,中国当年只占2.3%。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2000年财政教育经费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但是到1999年,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到2001年仍未达到4%。即使是有限的教育经费,其分配也不甚合理:过多地倾向高等教育,对义务教育投资力度不够。按预算内的教育经费来算,高等教育占20%左右,中等、初等教育占80%,而高等教育经费80%来自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总量中只有60%是政府拨付的。按平均教育经费来算(预算内),小学生35元,初中生602元,高中生1200元,大学生6600元,大学生均经费是小学生均经费的20倍。所有这些情况都要求对已有的教育投资制度进行创新,重视基础教育的投资〔裘友信,2003(3)〕。②要节流开源。另有论者提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资源的不足与教育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教育资源的不足表现在量上就是高等教育的学额不足,不能满足广大青年求学的需求;表现在质上就是优质教育的严重不足,出现了从小学就开始为争夺优质教育的竞争,严重干扰了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国家要继续加大教育的投入外,还要节流开源。节流是提高办学效益,开源就是多种渠道集资。〔顾明远:《试论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创新》,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管理制度的创新要求实现集权和分权结合。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政府主导型管理体制,学校自主决策和管理的权限极小。经过近10多年的改革,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政府主导型的管理仍然没有从制度上根本改变,特别是由制度产生的惯性在观念和行为上都还有深刻的影响,政府习惯于直接指挥学校,学校习惯于听从政府指令。这种行为习惯与制度影响的粘合,形成了制度转型中特有的胶着状态,常常引起学校与政府的角色错位。因此,管理制度创新的首要问题是学校与政府的角色定位,把政府作为行政机构、学校作为学术和教学机构的职能从制度上加以区分,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上,政府的职能要严格地限制在宏观管理层面,在能力建设方面则主要是制定国家能力标准、职业资格制度、能力考核和证书制度以及与能力建设相关的法规政策等。在政府的宏观管理下,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让学校享有面向社会和市场的办学自主权,为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发展各种能力创造制度环境。〔谈松华,2003(5),2003(7)〕
    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进一步改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增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外,学校还应该建立民主的学校管理制度,以调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同时,学校应该发挥学生家长这一社会资源来帮助学校解决问题,以沟通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顾明远:《试论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创新》,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6)〕
展开
目录
前言(1)
一、教育理论的原创与反思(1)
二、教育制度创新(27)
三、教育政策价值及若干热点问题的研究(47)
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75)
五、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101)
六、教育创新的内容及其与教师的关系(128)
七、基础教育均衡发展(150)
八、教育投资体制改革(175)
九、民办教育的问题与对策(200)
十、农村教育(224)
十一、西部教育(249)
十二、信息化与教育变革(276)
十三、多元智力理论与教学(300)
十四、新课程改革与学校变革(322)
十五、综合实践活动实施(346)
十六、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371)
十七、学校德育课程的改革(399)
十八、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途径(424)
十九、校本研究、叙事研究与案例研究(453)
二十、课程论的若干研究(482)
后记(51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