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br> 作为学校中最基本的教育者群体,教师的素质、能力、威信及心理健康水平等对教师自身和学生,对教育与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学加强对教师心理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本章将围绕教师的角色、教的能力与素质、威信、师爱等问题进行探讨,为教师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并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br> 第一节 教师心理概述<br> 教师是以传递文明,施行教化,造就人才为宗旨的专门职业,是联系古人与今人的桥梁,是沟通过去和未来的中介,是协调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特别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从教育目标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全面而科学地认识教师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影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必须研究教师这一职业特殊的行为角色和心理意义。<br> 一、教师角色的含义<br> (一)教师角色的概念<br> 角色,亦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角色这一概念原取自戏剧表演用语,后来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米德(G Mead)引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之中。个体在社会中占有与他人地位相联系的一定地位,当个体根据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而实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时就扮演出相应的角色。父母、子女、工人、农民、干部、售货员、旅客等都是社会角色,教师也是一种社会角色。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扮演着多种角色,集许多角色于一身,就是一个角色丛。如某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教师,在其他教师面前是同事,在家里可能是丈夫、父亲和儿子,在街上则是游人、顾客等。每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扮演着相应的角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