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2095134
  • 作      者:
    余胜泉,吴娟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广义上的教学与学习行为,其实质与内涵就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教育环境的数字化、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学习工具的数字化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学生学习的情感激励工具与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材、教学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师、教材、教学媒体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传统教育思想、教学结构、教育模式甚至于教育的组织形式发生全面变革,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与教学方式,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信息时代呼唤教育变革
第一节 教育信息化的革新指向
1.1 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1.2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1.3 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发展
第三节 新课改、新理念
3.1 课程改革的日标
3.2 新课改中的新教育理念

第二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目标
1.1 内涵
1.2 目标
1.3 功能
1.4 关键
第二节 从计算机辅助教育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1 概念的发展
2.2 核心内涵的转变
2.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变革
2.4 整合的发展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
3.1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
3.2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3.3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3.4 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3.5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3.6 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
3.7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工具
3.8 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3.9 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3.10 信息技术作为评价工具
3.11 计算机作为教学管理工具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
第五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及其基本原则

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理论
第一节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的新发展
1.1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2 建构主义主要流派
第二节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2.1 有意义学习
2.2 意义的同化
2.3 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
2.4 接受学习
第三节 主导——主体教学理论
3.1 教学结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3.2 三种主要教学结构形式
3.3 教学结构的基本特点
第四节 多元智能理论
4.1 人类智能的定义
4.2 八种智能简介
4.3 多元智能理论的要点
4.4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环境
第一节 信息化教学系统
1.1 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
1.2 信息化教学系统类型
第二节 典型信息化教学系统简介
2.1 投影(多媒体)教室
2.2 多媒体网络教室
2.3 学科教学资源开发中心(电子备课系统)
第三节 校园网络互动教学平台
3.1 网络教务管理系统
3.2 网络教学系统
3.3 网络课程开发工具
3.4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3.5 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教与学

第五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
第一节 信息化教学设计
第二节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2.1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
2.2 学习者特征分析
2.3 设计学习任务
2.4 学习情景设计
2.5 学习资源设计
2.6 提供认知工具和会话协作工具
2.7 学习策略设计
2.8 管理与帮助设计
2.9 总结与强化练习设计
2.10 教学评价设计
2.11 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过程模式
第三节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
3.1 教学设计方案编写格式
3.2 典型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3.3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第四节 信息化学习资源设计、组织和管理
4.1 信息化学习资源概述
4.2 素材型学习资源
4.3 集成型学习资源
4.4 网络课程型学习资源
4.5 信息化资源的收集和开发
4.6 信息化学习资源的管理
第五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评估
5.1 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
5.2 信息化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3 面向学习过程的档案袋评估方法
5.4 常用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表参考
第六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
6.1 在技术世界里迷航
6.2 错误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
6.3 教师主导地位的错位
6.4 教学资源认识上的偏差
6.5 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不明确

第六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
第二节 通用的整合模式
2.1 讲授型模式
2.2 个别辅导模式
2.3 操练与练习
2.4 讨论学习模式
2.5 探索式学习模式
2.6 协作学习模式
2.7 头脑风暴模式
2.8 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教学模式
2.9 协作调查学习模式
2.10 基于资源的学习
2.11 “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协作学习”模式
2.12 支架式教学模式(scaffolding Instruction)
2.13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2.14 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2.15 网络探究(Web Quest)模式
2.16 游戏化教学
2.17 虚拟实验环境
2.18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
2.19 微型世界(Micro world)中的发现学习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文史类课程整合模式
3.1 “开放式讲认做玩”幼儿教学模式
3.2 网络环境中主题活动课教学模式
3.3 识字教学模式
3.4 阅读教学模式
3.5 作文教学模式
3.6 信息技术与其他人文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数理类课程整合
4.1 概念的归纳——获得教学模式
4.2 规律的应用——探究教学模式
4.3 几何概念、规律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
4.4 网络环境下数学协作探索教学模式
4.5 基于综合性应用问题的协作研究学习模式
4.6 基于几何画板的数学教学
4.7 信息技术与其他数理学科的整合案例

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展望
第一节 社会性软件的教育应用
1.1 社会性软件
1.2 社会性软件与教育
1.3 小结
第二节 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2.1 关于知识管理
2.2 知识管理的工具
2.3 知识管理与网络学习
第三节 人工智能环境
3.1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
3.2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 移动教育应用
4.1 移动学习时代的来临
4.2 移动学习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
4.3 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第五节 教育中的虚拟现实
5.1 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
5.2 虚拟现实的特征
5.3 虚拟现实的类型
5.4 教育中的虚拟现实
5.5 虚拟现实对教育的影响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