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课程评价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208129X
  • 作      者:
    李雁冰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内容介绍
  《课程评价论》内容包括:课程评价概论、课程评价的哲学基础、课程评价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课程评价的理论流派与典型模式、典型质性课程评定方法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与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是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于1967年提出的两种评价类型。
  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尚处于发展或完善过程中进行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中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总结性评价则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施行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资料,对课程计划的成效作出整体的判断,作为推广采用课程计划或不同课程计划之间比较的依据。
  一般认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并不存在基本逻辑和方法论上的区别,二者都是为了检验某个对象的价值,都可使用同样的评价方法。只有根据评价出现的时机以及评价结果的用途,才能辨别一项评价究竟是形成性的还是总结性的。事实上,区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是突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之前,评价往往局限于总结,即对特定课程计划的整体成效作出判断,为计划的选择或实施提供建议。但评价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在课程计划尚处于变化状态时就用评价去改善它,比只是评价它实施后造成的结果更有意义,更能促进有效的教育和学习。因此,形成性评价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人们概括出形成性评价的特征是过程性、探索性和灵活性:它注重计划的各个组成部分,而且强调重复的过程;它不是为了比较,而是为了寻求如何识别有意义的变量;它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标准化的。当然,专家们也强调,总结性评价也要受到同样的重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课程评价概论
第一节 课程评价的涵义与类型
一、一种尝试性的课程评价定义
二、课程评价的对象
三、课程评价中的价值与判断
四、课程评价的功能
五、课程评价的类型
第二节 课程评价与课程开发、课程研究
一、课程评价与课程开发
二、课程评价与课程研究

第二章 课程评价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评价的性质与内涵
一、评价的性质
二、评价的涵义
第二节 评价的合理性
一、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
二、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
三、共同价值与多元价值
第三节 课程评价的哲学本质
一、杜威的课程评价观
二、课程评价的哲学本质

第三章 课程评价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
第一节 课程评价的历史发展
一、测验和测量时期
二、描述时期
三、判断时期
四、建构时期
第二节 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
一、目标取向的评价
二、过程取向的评价
三、主体取向的评价
第三节 走向新的课程评价观
一、以质性评定统整、取代量化评定
二、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
三、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
四、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五、评定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第四章 课程评价的理论流派与典型模式(上)
第一节 课程评价模式及其指标
一、从模式的角度看课程评价
二、评价模式的指标
第二节 课程评价的目标模式
一、目标模式的背景与来源
二、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
三、目标模式的得与失
第三节 课程评价的差距模式
一、差距模式的产生背景
二、差距模式的基本内容
三、差距模式的得与失
第四节 课程评价的背景-输入-过程-输出模式(CIPP模式)
一、CIPP模式的产生背景
二、CIPP模式的基本内容
三、CIPP模式的得与失
第五节 课程评价的回应模式
一、对目标模式的批判继承和全貌模式的提出
二、回应模式的理念和特点
三、回应模式的功能性结构
四、回应模式的得与失
第六节 课程评价的解释模式
一、对传统评价模式的批判
二、解释模式的基本理念
三、解释模式的实施阶段和方法选择
四、解释模式的得与失

第五章 课程评价的理论流派与典型模式(下)
第一节 课程评价的研究模式
一、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二、课程评价的研究模式
第二节 教育鉴赏与教育批评模式(上)
一、课程评价的功能和形式
二、对传统评价观的渊源分析及批判
三、对传统课程评价的改造
四、教育评定新概念的特征
第三节 教育鉴赏与教育批评模式(下)
一、教育批评、教育鉴赏及其相互关系
二、教育批评的四个构成方面
三、关于教育批评的信度、效度、概括化等问题

第六章 课程评价的一般技术
第一节 评价技术与方法概观
一、课程评价过程与评价的技术、方法
二、课程评价理念与评价技术、方法的选择
三、课程组成与评价技术、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常用的课程评价技术
一、社会测量图示(Sociogram)
二、兴趣调查表(InterestInventories)
三、等级量表(RatingScales)
四、非干扰性技术(Unobtrusivetechniques)
五、语义分化(SemanticDifferentials)
六、论文测验(EssayTests)

第七章 典型质性课程评定方法
第一节 档案袋评定
一、什么是档案袋评定
二、档案袋评定的思想基础和意义
三、档案袋评定的类型和构成
四、档案袋评定案例分析
五、档案袋评定设计要则
第二节 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一、苏格拉底及其“精神助产术”
二、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的基本内涵及设计要则
三、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案例分析
四、对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的基本认识

第八章 建构一种新的课程评价观:自我接受评价
第一节 当代教育追求的理想人格形象:平民化自由人格
一、既有教育目的观及其依据的批判
二、确立当代教育目的的哲学思考
三、当代教育的理想人格形象
第二节 走向“自我接受评价
一、“自我接受评价”的含义
二、“自我接受评价”的相关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