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5-2006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03017593X
  • 作      者: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5-2006)》紧紧围绕各个阶段科技发展的中心和热点问题,进行前瞻性、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5-2006)》对2005年以来科技发展中的若干重大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分析,特别是以中国产业自主创新的研究作为主题内容,对通信设备、生物制药等6个产业的自主创新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了不少政策建议。

展开
作者简介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由一群对中国科技发展问题有着丰富研究经验和强烈责任感的中青年学者构成。他们坚持科学与民主的学风,以团结协作、客观务实的态度开展研究工作。从1999年开始,该学术群体每年围绕一个核心主题,选择中国科技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并以《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和《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的形式发表研究成果。研究组成员主要来自国家科学技术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国务院体改办和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等机构。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5-2006)》围绕2005年以来中国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重大战略和政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并以产业创新体系为专题,回顾了中国产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道路,对通信设备、生物制药、彩电、航空、造船、石油6个产业的创新体系作了分析,比较了它们的自主创新特点,提出了中国产业自主创新的决定因素。
  《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5-2006)》可供各级领导干部、有关决策部门、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1.1  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与紧迫性
  为了应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资源短缺的矛盾,2003年以来,循环经济在中国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把循环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提到国家战略层次来认识。即使是在循环经济概念的发源地德国,循环经济也仅仅是废弃物经济的概念,或者说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是联系在一起的(Peter  2005)。作为一个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product,GDP)刚刚达到1700美元左右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这样一个概念呢?这是中国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国情所决定的。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经济发展上要求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但是,我国要实现上述目标面临着环境与资源条件的严峻挑战。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科技发展述评与展望
第一章 循环经济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与政策研究
1.1 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与紧迫性
1.2 循环经济——解决环境与资源压力的新技术经济范式
1.3 循环经济需要技术体系创新
1.4 循环经济与国家科技战略和政策
第二章 新时期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
2.1 什么是创新政策
2.2 中国创新政策的演变
2.3 《纲要》和《配套政策》:新时期的创新政策
第三章 整合国家海洋信息资源,实现社会共享
3.1 什么是海洋信息
3.2 海洋信息研究为什么重要
3.3 海洋信息共享的现状与问题
3.4 中国海洋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构想
3.5 推进中国海洋信息共享的措施建议
第四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竞争力分析
4.1 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界定
4.2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竞争力分析
第五章 “十一五”时期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思路总体构想
5.1 世界生物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5.2 中国生物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5.3 中国生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4 发展生物产业的重要意义
5.5 加速中国生物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第六章 政府与市场“双失灵”:中国AVS技术标准形成机制研究
6.1 技术标准的含义和特性
6.2 文献综述
6.3 中国GH案例
6.4 结论和未来研究展望
第七章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中国传统产业集群升级
7.1 中国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必要性
7.2 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与途径
附Ⅰ 美国吸引国外科技人才的政策及其启示
Ⅰ.1 美国引进科技人才的基本政策
Ⅰ.2 美国的职业移民政策
Ⅰ.3 美国的非移民签证政策
Ⅰ.4 美国吸引国外科技人才政策的特点

第二部分 中国产业创新体系研究
第一章 产业自主创新:从经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依靠
1.1 自主创新的概念
1.2 非技术的创新
1.3 自主创新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保障
1.4 中国已经具备了自主创新的科技基础
1.5 自主创新与全球化
1.6 如何实现自主创新
第二章 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产业创新的分析框架
2.1 为什么要提出产业创新体系
2.2 中国产业创新体系的分析框架
2.3 研究的产业
第三章 中国产业的技术引进与创新:一个历史回顾
3.1 20世纪50年代的技术引进与创新
3.2 20世纪60年代的技术引进与创新
3.3 20世纪70年代的技术引进与创新
3.4 20世纪80年代的技术引进与创新
3.5 封闭条件下的原始创新青蒿素的开发创新
3.6 结论
第四章 中国通信设备产业的自主创新
4.1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体系
4.2 中国通信设备业的巨大市场需求
4.3 通信设备业的自主创新道路
4.4 中国本土企业在通信设备产业崛起的原因
第五章 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创新
5.1 生物制药产业的创新特点
5.2 中国生物制药产业能否赶上发达国家
5.3 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兴起与差距
5.4 政府补贴的作用与局限性
5.5 弱化的知识产权促进了扩散阻碍了创新
5.6 谁在创新:大学、研究所还是企业
5.7 新企业的融资:投资企业但不投资创新
5.8 讨论和结论
第六章 中国彩电业的自主创新
6.1 彩电业的技术体系
6.2 中国彩电业的市场发展状况
6.3 中国彩电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影响分析
6.4 外资企业在中国彩电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6.5 中国彩电业的自主创新之路
6.6 中国彩电业发展的启示
第七章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模式与自主创新
7.1 航空工业的产业特点与发展模式
7.2 中国航空产业发展概况
7.3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现状和差距
7.4 中国民用航空产业技术创新的历程
7.5 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模式选择
第八章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自主技术创新
8.1 自主技术创新的巨大成就
8.2 自主技术创新实现的路径
8.3 对中国加强自主技术创新的主要启示
8.4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第九章 中国船舶产业的追赶与自主创新之路
9.1 引进消化、吸收、与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起飞
9.2 国际化下的自主创新
9.3 中国船舶工业第二次起飞的挑战与机遇
9.4 提高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及措施
第十章 结论:如何提高中国产业的创新能力
10.1 个产业创新案例的回顾与总结
10.2 中国产业创新的决定因素
10.3 提高中国产业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附件Ⅱ 韩国的产业自主创新道路
Ⅱ.1 导言
Ⅱ.2 自主创新道路中的国家战略和政策
Ⅱ.3 大企业:韩国产业技术进步的火车头
Ⅱ.4 韩国若干产业的创新与跨越发展
Ⅱ.5 自主创新中政府作用
Ⅱ.6 对中国产业创新的启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