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建构论的技术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1021684
  • 作      者:
    邢怀滨著
  • 出 版 社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具有“新技术社会学”之称的社会建构论诞生近20年来产生了日益广泛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技术研究范式,社会建构论还没有成熟,尤其是已有研究在技术观上的模糊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深层障碍。因此,从技术观的层面对社会建构论进行系统梳理与剖析,一方面有助于社会建构论研究的深入与完善,推进技术社会学的理论发展;另一方面将给技术哲学研究带来新的视角。
    通过对社会建构论思想演变的历史考察,本研究首先澄清了社会建构论的基本含义:它强调社会因素在技术发展中的作用,但并不等于社会决定论。在此基础上,将蕴涵于社会建构论中的技术观分为层层衔接的四个方面:技术本质观、技术结构观、技术演化观和技术政策观。《社会建构论的技术观》的基本观点和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作为逻辑起点,社会建构论将技术视为一个社会过程,一种社会文化实践。包括人类与非人类在内的行动者构成了技术的基本要素,行动者之间的互动由此成为基本分析单位。这一技术本质观表明了社会建构论特定的考察视角,即从社会因素,从人类的行动入手分析技术及其发展。针对社会建构论易于将技术的全部内容,尤其是自然的客观规律都归结为社会建构,从而走上极端的潜在危险之路,本研究提出了“技术是部分地社会建构的”这一命题,并建立了技术内容的“可塑因一不可塑因”的二分法,它表明技术中的有些组分是社会建构的,有些则不是。
    第二,网络构型是社会建构论技术结构观的核心。“网络”这一概念既在隐喻层面上作为对技术结构的描述形式,同时也是分析技术结构的基本工具。在借鉴其他社会建构论者已有网络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引入位置指数、相似指数等概念,开发了分析网络中复杂互动的更具操作性的工具。
    第三,在对技术创新案例的考察中,社会建构论形成了具有演化思想的技术发展观。这是一种建构的演化观:行动者的异质性导致了技术发展的多样性,行动者之间的协商构成了相应的选择环境。通过将技术演化视为网络结构的历时性变化,本研究建立了技术演化的微观动力学模型。并且通过比较指出,社会建构论与新熊彼特主义的技术演化分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第四,社会建构论虽然基本上是一项学术事业,但其思想和理论内容中包含了一种态度积极的技术政策观。这种政策观克服了传统技术政策中“供给偏向”的局限,而着眼于技术的社会整合与管理。其核心思想是:技术政策应关注技术发展的整个过程而不仅局限于技术开发的供给;应强调多种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仅局限于技术供应者;与传统政策制定中对技术进行静态的成本一收益分析不同,应自始至终主动介入对技术的社会建构,在动态变化中将技术引入理想的轨道。建构性技术评估(CTA)作为社会建构论技术政策的典型战略与工具,与传统的预警性技术评估有许多不同,为实现技术决策民主化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如前所述,社会建构论的技术研究当前正处于成长期,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研究的方法和目标取向各有不同。国内对技术的社会建构论已有一些介绍,但通常倾向于对其某些观点作出或对或错的评价,尤其集中于对“技术是社会建构的”这一论断进行评论。这样的探讨是有必要的,但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未免有失偏颇。事实上,技术发展受到技术自身的和社会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或言建构),这几乎已是公认的常识,问题是如何对这种建构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社会建构论的初衷并非仅仅要证明“技术是社会建构的”这一观念,而主要是考察技术是如何被社会建构而成的。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本研究也是属于社会建构论的。
    基于对社会建构论的发展状况和国内研究背景的双重考虑,本研究的基本旨向和思路是:在对社会建构论的已有研究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根据作者对技术和社会建构论的理解,较为系统地概括和阐释社会建构论的技术观,并对相关问题进一步展开分析,力求初步确立新技术社会学的思想和方法论基础.推进社会建构论走向深化和完善。
    本书对社会建构论技术观的剖析从四个方面展开:技术本质观、技术结构观、技术发展观和技术政策观。
    第一。社会建构论的已有研究并未对技术的本质进行明确阐释,这是造成其迄今为止依然杂乱,不同分析框架之间分歧重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树立明确的技术本质观,确立特定的技术认识视角,才能为理论研究的深入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逻辑起点。因此,探讨技术是什么及其组成要素,是剖析社会建构论技术观的首要任务。
展开
目录
总序
主编序语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必要性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范畴界定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概述
第一节 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演变
一、建构主义思想的近代萌芽及其特征
二、当代建构主义的话语分流
三、社会建构主义向技术研究中的延伸
第二节 社会建构论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阶段:社会建构论的产生(20世纪80年代)
二、第二阶段:在争议中丰富(20世纪90年代)
三、第三阶段:整合与扩展(进入21世纪以来)
第三节 社会建构论的分析框架
一、技术的社会建构(SCOT)框架
二、系统框架
三、行动者一网络框架
第四节 社会建构论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技术本质的社会过程观
第一节 作为社会过程的技术
一、技术作为社会过程的含义
二、社会过程观的特点
第二节 行动者作为技术要素
一、技术中包含的要素
二、行动者:人类与非人类
三、行动者的属性
第三节 对称性分析方法
第四节 一种补充的建构论诠释:技术是部分地社会建构的

第四章 技术结构的网络构型观
第一节 技术的社会行动结构
一、社会行动结构的提出
二、作为联系形式与工具的网络
三、网络构型的性质
第二节 网络构型的链接机制
一、翻译:网络链接的基本途径
二、简化与并置:网络链接的内在机制
第三节 网络构型的分析方法
一、行动者网络的形式化定义
二、网络中作用力的分析

第五章 技术发展的建构演化观
第一节 建构演化观的含义
一、演化观在技术社会学中的传承
二、技术发展的建构演化模型
第二节 技术建构演化的网络分析
一、技术产生网络
二、技术扩散网络
三、网络演化:技术演化的微观机制
第三节 两类技术演化模型的比较
一、演化经济学对技术发展的演化论解释
二、两类技术演化模型的差异与融合

第六章 技术政策的社会整合观
第一节 基本思想:促进技术的社会整合
一、技术政策的经济学原理及其局限
二、促进技术的社会整合
第二节 战略与工具:建构性技术评估
一、技术评估:从预警到建构的模式演变
二、建构性技术评估的基本特性
三、建构性技术评估的战略模式
第三节 扩展的思考:通向技术民主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