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献的选择与收集
根据已经确定的文献资源体系基本模式。通过各种途径,选择与收集文献,建立并充实馆藏,是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工作。选择文献,包括人藏前新书的初选和人藏后藏书复选剔除。初选是在人藏前的馆外文献源中进行的。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标准,又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初选中的失误是难以避免的。复选是在人藏后的馆藏文献中进行的,通过复选剔除失效的藏书,它是对初选结果的充实、发展和修正。收集文献,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术规则采购出版物,采用各种方式,保证收集那些已经选定的出版物。文献的选择与收集,是藏书发展的基础,是文献资源体系的生命力之所在。
3.藏书组织管理
藏书组织,是对人藏文献进行一系列加工、布局、排列、清点和保护的过程与措施的总和。正确地组织藏书的作用,在于长期完整地保存藏书,充分有效地提供利用藏书,有区分地满足读者的各种需要,保持藏书处于最佳流动状态。保存性强的藏书部分,要保持其完整性、稳定性和可检性;流动性的藏书部分,要保持其实用性、现实性和针对性。不断人藏新书,不断滞剔滞书,不断借出,又不断归还,经常进行藏书的调配、调整和重新排列组合,使藏书流的有序运动,沿着一定的方向发展。
藏书管理存在于藏书建设过程之中,它通过藏书利用中的效果、统计、评价等信息反馈,控制藏书:调节藏书,影响藏书选择、收集与组织,使藏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保证藏书体系与图书馆任务与读者需求相符合。
4.文献资源建设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它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此,对文献资源建设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研究,是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现代文献的特征、规律、类型及出版发行动态的研究、藏书资源形成与发展规律的研究,文献资源建设总体目标的研究,文献的选择与评价理论的研究,馆藏文献的组织与管理理论的研究以及有关文献资源建设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等。
以上四个方面,构成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内容。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忽视或削弱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文献资源建设。
三、文献资源建设的意义
首先,建设和优化国家文献资源,是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文献资源是国家和社会宝贵的智力资源,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条件。随着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个新的信息时代正在到来。在信息社会里,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尤其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这种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该国的信息知识资源状况。谁拥有的文献资源丰富,谁就可以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领先地位。因此,开发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要国策。而开发利用文献资源,首先就必须进行文献资源建设。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献资源建设是比较落后的。首先是文献资源贫乏。从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藏书册数来看,到1988年底,我国公共图书馆藏书为28 000万册,人均约0.25册。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6年《统计年鉴》的资料,美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为1.81册,前苏联为5.14册,波兰为2.07册,加拿大为1.37册,瑞典为3.72册.丹麦为6.46册。从大学图书馆情况来看,美国现有近3000所大学,藏书总量为8.3亿册,前苏联900所大学,藏书总量为4.8亿册。我国现有高校图书馆1054所,藏书总量为3.45亿册。我国每年引进的文献量与世界文献资料的生产量之间的差距也很大。世界每年出版图书约80万种,我国只引进约10万种,约占1/8;全世界出版的现期期刊约15万种,我国只引进2.6万种,约占1/6;全世界每年出版文献资料约400万件,我国只引进60万件左右,约占1/7。由此可见,我国的文献资源是贫乏的。其次,我国文献资源建设宏观失控,没有整体规划,缺乏统筹管理,协作协调,造成文献入藏既有大量重复,又有重大遗漏。文献入藏重复,并未增加情报量,却造成了人力、财力和空问的严重浪费。文献资料使用率低,经济效益差。文献人藏的遗漏,使一些应该掌握的知识情报不能及时掌握。有人估计,从国外磁带或联机检索查到的资料线索,在国内有40~50%找不到原文。有人作过抽样调查,根据国际“高等教育百科全书”指出的核心书刊,查3个自然学科和五个社科学科,查全率最高为60%,最低不足20%。这说明文献的遗漏是很严重的。文献资源建设的落后状况,给国家四化建设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可能是无形的,但却是巨大的。所以,在宏观范围内建设和优化我国的文献资源,确实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其次,建设和优化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是搞好读者服务工作的保证。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主要资源。图书馆要完成其所担负的各种职能,主要靠所收集的文献。所以,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按其性质可分两大部分。一是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藏书工作,包括文献的选择、收集、加工、组织等环节。二是读者工作,包括流通阅览、宣传辅导、参考咨询、情报服务等内容。如果说,读者工作是传递知识情报的前沿工作的话,那么,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则是基础和后盾。它通过收集、积累和准备文献资料,为读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文献服务·图书馆没有完整、系统、符合其服务任务和读者需求的文献收藏,读者工作就
彀有必要的物质保证。
现代图书馆要以读者工作为中心,但这丝毫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文献资源建设。相反,我国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低水平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献资源建设这一基础工作做得不好。如对文献的选择和收集缺乏针对性,加工整序缺乏科学性,组织管理缺乏合理性.都严重地影响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因此,要做好读者服务工作,首先就必须搞好文献资源建设。面对当今数量庞大、类型复杂的文献群,图书馆如何经过科学的规划、选择、收集、整序、组织、管理,建立高效优化的文献资源体系。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知识情报需求,是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
展开
《文献资源建设》是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文科教材选编计划(1985-1990年)”所列教材之一,可供高等学校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本科学生和广大图书情报工作者使用。
本书是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教材《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中《藏书建设》部分的基础上修订、扩充而成的。本教材取名为《文献资源建设》,主要是因为近些年来,我国文献资源建设无论从深度还是从广度来看,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若继续沿用“藏书建设”名称,则难以涵盖我国文献资源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内容。在修订、编写本书过程中,我们力图广泛吸取国内外有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并认真考虑了有关专家同行对原教材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对原教材的体系大体不予变动,而着重在对各章节内容的充实,有的章节则重点扩充或增写。同时也删减了原教材的部分内容。重点扩充或增写的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社会文献资源是一个整体系统,图书情报部门的藏书是社会文献资源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藏书建设实质上就是文献资源建设。这是本书立论的基本点,也是贯穿于全书的主线。而对这一观点的阐述,主要反映在第二章中。
二、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和分工协调,是当代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同时,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也是近几年来文献资源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原教材对这部分内容反映不够充分,此次修订中将其列为一章(第五章),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三、馆藏文献的剔除在原教材中曾列有一节,但对“藏书剔除理论的发展”、“藏书剔除的标准、方法”、“贮存图书馆系统”等重要问题未能涉及或阐述不够。在这次修订中,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作了补充,并将这部分内容独立成章(第九章)。
四、对馆藏文献进行评价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是近年来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本书独辟一章(第卜章)进行阐述。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尚在起步,资料不多,故本书中这部分内容也比较单薄。
本书在修订、编写过程中,参考、引用了一些学者的论著和文章,在此谨向这些同志表示感谓。为避免冗余,对原教材中已列出的参考文献,本书一般不再列出,特此说明。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本书肯定有不少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199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