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电视节目制作基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9023102
  • 作      者:
    陈思善编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9.8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以技术手段和制作技艺为纲要,讲授和探讨电视制作(含网络视音频内容)的所有方面,以及最新数字技术在电视制作中的应用。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可作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可供从事电视制作的有关人员参考,还可供广大的业余爱好者使用。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思善:复旦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支部书记。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艺术基础、技巧基础和电视编导的基本常识,介绍了一些与电视节目制作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电视镜头的摄制;第三章蒙太奇及其分类;第四章电视镜头的组接;第五章声音和配音;第六章稿本的编写;第七章电视照明;第八章影视计算机应用软件。
  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可作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可供从事电视制作的有关人员参考,还可供广大的业余爱好者使用。
展开
精彩书评
  近几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电视广播事业蓬勃发展,电视的媒介作用日益广泛,深入到了生产、教育等广大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在不断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今天,计算机技术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电视节目的制作技术也在向数字化技术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进千步提高,摄像、录像等高档电子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小康以后的人们更需要精神食粮,他们通过电视追求知识、追求娱乐。如今,掌握电视制作技术,领悟电视编导艺术真蒂,已不局限于电视专业制作人员。随着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竞争机制的引入,许多工矿企业和学校都纷纷加入电视节目制作的行列,年轻的业余爱好者对制作电视节目跃跃欲试,专业电视制作人员更刻意求新,奋发进取。
  本书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为初涉影视的读者编写的。然而,电视节目制作基础范围之广,内容之多,很难在一本书内穷尽,况且,新的东西又不断涌现。作为《电视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力求与其他书籍配套,减少重复,故原计划编写的有关电视设备使用部分作了删除,但这并不影响本书的完整性,因为它的着重点是电视节目制作的艺术基础和技巧基础。本书还介绍一些与电视节目制作有关的计算机软件知识:由于作者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教。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志的帮助。娄英同志为本书设计了大部分图稿,吴霄同志绘制了前七章的插图,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
  1999.5.于复旦大学
展开
精彩书摘
  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按其设备和场地的使用情况,分为三种基本方式。
  一、ENG方式
  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方式,即“电子新闻采集”方式。这是采用一台便携式电视摄像机和一台便携式录像机或一台摄录一体机进行的制作方式。通常,这样录制的内容还须进行电子编辑方可使用。由于它小型轻便,新闻节目常用该方式制作,因而得名。它的制作特点与传统的影片制作相仿,即前期拍摄,后期编辑,因此,又称一般制作方式,或称单机制作方式。
  二、EFP方式
  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方式,即“电子现场制作”。这是同时用两台以上摄像机和一台特技效果发生器及其他相应设备,在拍摄现场制作节目的方式。它的制作特点是多机拍摄、即时编辑。由于该方式具有制作的连续性和同时性,制作的节目可以通过转播车直接播放或录像留存,所以,又称即时制作方式。
  电视台常把EFP设备全部装在一辆转播车上,机动灵活,尤其适合制作时效性强的大型电视报道,进行电视现场实况转播。
  三、演播室制作方式
  演播室制作方式结合了ENG和EFP的长处,既可能性数台摄像机同时拍摄,又可能 在制作上精工细雕。演播室的制作设备比较完善,有齐全的摄录设备、良好的照明、音响系统,还有布景、道具等,对电视节目的制作来说是十分方便的。与上述两种方式不同,该方式制作节目受场地的限制,即非在演播室制作不可。
  电视节目制作方式,根据情况不同,可繁可简,对设备的需求亦可多可少。在照明良好的条件下,ENG的制作方式是最简单的制作方式。
  四、声画蒙太奇
  声画蒙太奇一般是建立在声画分立的配音关系上的。它除了使声音对画面作补充、丰富画面内容之外,更主要的意义是在于声音和画面在各自传达出的信息意义上的冲撞,出现了声画对位和对立的关系。这时,表达的意义,已不是画面和声音信息的机械相加,而是通过这种冲撞,出现了声画两种信息以外的意义。在声画蒙太奇中,声音并不局限于语言,它可以是声音的其他元素,如音乐、效果声等等。
  有人作过这样的试验:银幕上,诗人正在翻阅一本书,配音是:“有一次我听到白鸟的呜叫,我端详它带斑点的双翼,领悟到它身上印痕的含义。”
  这里,无论是画面还是朗诵,都没有把书比作鸟,但把书和鸟并列起来,通过声画的对立,产生了一种新的东西。两者的结合,自然使人把书比作白鸟,把书页比作它带着斑点的翅膀,把文字比作它身上的斑纹,这就是声画蒙太奇的什用。如果把这段朗诵配上白鸟的画面,那么,画面可能是美丽的,但它和和语言的关系却是平淡的,索然无味的。
  在电影和电视中,常常运用声画分立的形式,揭示人物的心理,推动剧情的发展,表示一定的思想。
  例如,在《沙鸥》中,沈大威不幸牺牲的消息传来之后,沙鸥来到圆明园,她以沉痛的心情凝视着残存的石柱和柱顶,画外响起了沈大威的声音:“能烧的都烧了,就剩下这些石头了!”当沙鸥离开圆明园走在林荫道上时,画外又响起了重重的扣球声。这两处声画分立的运用,对描写人物感情与理智的搏斗,揭示人物心理过程的演变和思想境界的升华,起到了十分良好的作用。
  在电视连续剧《一个囚徒的足迹》中,十年浩劫开始了,郑东升生活的希望被扑灭,颓然回到家中,木然地走到窗前,抚摸着放在窗台一角的空暖瓶,这时画外响起了暖瓶爆炸的声音和妻子的声音:“就算是欢迎你的礼炮吧!”当他轻轻地抚摸着窄窄的窗缝时,画外响起了“蟋蟋”的送纸币声和曾处长的声音:“今天是星期六,回家看看去吧!”当他狠狠地把拳头打落在窗台上时,画外又响起了“打倒曾杰!”的喊声。他痴痴地望着墙上的中国地图,喃喃地说:“完啦,全完啦!”然后从衣袋里掏出一纸包,轻轻抚摸着。这时又出现芳芳的画外音:“妈妈,咱家有麻花啦,有麻花了。”……
  这一段声画蒙太奇处理,把郑东升向生活诀别前的矛盾和痛苦的心理过程充分表现出来了。他既留恋自己的妻子儿女,又难以忍受这场浩劫带来的灾难。
  在《乡音》的最后一场戏中,余木生推着老式的独轮车送陶春去看火车。画面上,余木生推着独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走,独轮车发出特有的“嘎吱嘎吱”的声音。慢慢地从远处传来一声火车的汽笛声,隐隐约约可以听到火车的轰鸣,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响,压倒了独轮车的声音。它意味着一种新的充满生气的生活,必定要战胜旧的、古老的传统势力。
  在《城南旧事》中,有一段秀贞向英子回忆思康的戏,其中,画面和声音的处理是相当出色的。秀贞说:“那年,就是这个时候,他来的……”秀贞说当时,她正在屋里擦玻璃窗,听到她爹是怎么接待思康的,思康笑了,“这一笑正甜,我正在窗户那儿看着,他过来,正巧走到窗户跟前。他一抬头——缘份哪!你明白吗?缘份!……”英子听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在秀贞回忆的时候,画面并没有回到过去的岁月,也没有出现思康的形象,除了首尾是秀贞和英子的静止镜头之外,其他都是运动中的空镜头:窗纸破碎的小屋,从圆洞门通向小跨院道上的一砖一木,……影片之所以这样处理,主要是引导观众全神贯注地通过镜头运动的韵律去感觉
  秀贞和英子的心灵节奏,去体会秀贞对初恋的一往情深和英子对这种一见钟情的“缘份”的那种似理解而又不理解,既好奇而又同情的情绪。
  这里,为什么不在秀贞回忆的时候出现思康具体的形象呢?因为英子的感受,也就是导演要让观众去体验的感受,它与叙述中的人和物所呈现的那种恍惚和不确定的形态相吻合。如果出现的是明晰、具体的人和物,观众还能想象什么呢?就会破坏这种朦胧性和期待感,堵塞观众联想和想象的通道,使画面一览无遗,没有回味的余地。观众对思康形象的想象,对秀贞和英子情绪的体验,正是通过声画蒙太奇的效果而达到的。    在电视片和专题片中,也经常使用声画分立的方法,用声音加强对画面的描写,创造出生动的视听效果。如在电视片《迎接挑
  战》中,讲到中国古代文明时,画面是身穿盔甲的古代士兵瓷板画像,画外的声音却是“叮叮哨哨”的打制兵器的铁锤敲打声;讲到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画面是攻打巴士底监狱的油画,画外音是炮声和呼喊声,通过声画结合,加强了画面的表现力,仿佛把人们带到了那个历史的年代。
  三、影调和色调
  彩色电视画面的形成离不开光线的造型作用。电视画面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光线所造成的影调和色调,来塑造内容和剧情所要求的基本气氛,使之与整个电视片的基调相统一。例如,拍摄幼儿园、医院、实验室等,影调一般应以洁白、明亮为宜。假如把幼儿园拍得黑洞洞的,就很难想象儿童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健康成长。色调的处理,同样也应由内容、情节来决定。例如,表现秋天的丰收景象,就应选择金黄色的色调为宜,形成金秋之意。
  下面对影调和色调作进一步介绍。
  彩色影调是由画面中景物的不同色度、颜色深浅所造成的,是一种不同明暗反差的画面效果,以黑白画面中的灰度对比为基础,一般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i.低调。画面以中灰到黑为主。它给人以忧郁、悲哀、肃穆和安适的感觉。拍摄时,对被摄物体的照明不宜过亮,宜采用暗背景,使画面以深色的影调为主,曝光不宜过度。
  低调画面虽然大部分是深暗的影调,但仍要求有丰富的层次。因此,需要有少量的亮色调,以勾画主体的轮廓,加强暗调的效果,使画面形象富有生气。
  ii中间调。画面以灰调为主,从深灰到浅灰的丰富影调在画面中占绝对优势,反差适中。它易表达景物的立体形状和细微的表面结构,接近人眼观察景物时所得到的实际印象。
  iii.高调。画面以中灰到白色占据大部分,给人以明朗、愉快的感觉。高调画面宜采用较强的照明和正面散射光线,尽量减少景物的投影。它虽然以明亮的色调为主,但仍然要求有丰富的层次。因此,可以使用少量的深色调,衬托主体,加强淡色调的
  效果。
  彩色色调是指画面中主要的色彩倾向。在自然环境中,色。调是客观存在的,比如日出或日落时,一切物体都受到金黄色或橙黄色的光线所照射,景物呈现出金黄色调或橙黄色调。又如,春天的原野,苍翠碧绿,一片生机。然而,在电视片中,往往是在艺术片中,色调是客观和主观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人们常常利用色调,加强艺术效果。艺术家们根据色调在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把它分为以下几种:
  i.暖色调。习惯上以红、品红、橙、黄为主,称为暖色调。它可以使人产生兴奋、活跃、奔放、温暖的感受。
  ii冷色调。习惯上以绿、紫、蓝、青为主,称冷色调。它可以使人产生抑制、宁静、收敛、寒冷的感受。
  iii.中间色。习惯上将暖色和冷色中任意两色的混合色为主,称中间色。它没有明显的偏向。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电视媒介及其在教育上的作用
第二节  电视节目的分类
第三节  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第四节  电视节目制作程序
第五节  电视和录像机发展简史
第六节  电视和电影的关系
第二章  电视镜头的摄制
第一节  画面的视觉要素
第二节  镜头画面的安排
第三节  景别的划分和作用
第四节  镜头和镜头的运动形式
第五节  电视特技
第三章  蒙太奇及其分类
第一节  什么是蒙太奇
第二节  蒙太奇的依据
第三节  蒙太奇的艺术功能
第四节  蒙太奇的分类
第四章  电视镜头的组接
第一节  镜头组接的原则
第二节  镜头组接的技巧
第三节  电视镜头的编辑
第五章  声音和配音
第一节  声音元素和声画关系
第二节  有声语言的作用
第三节  效果声和音乐的作用
第四节  配音的方法和艺术
第六章  稿本的编写
第一节文字稿本
第二节分镜头稿本
第三节  电视教材
第七章  电视照明
第一节  电视照明的作用和工艺流程
第二节  电视照明的特点
第三节  电视照明的布光
第四节  照明灯具简介
第八章  影视计算机应用软件
第一节  影视制作中信号数字化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在动画制作中常用的软件
第三节  在后期制作中常用的软件
主要参考文献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