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改为管理局,由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领导。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仍为我国广播宣传的中心。随后,各地的新华广播电台也先后改为“某地人民广播电台”。 三、我国电视业的产生 我国语言广播历史较长,而电视广播起步却相对较晚。筹建工作始于1957年,1958年5月1日晚,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即现在的中央电视台的前身,现在的北京电视台是以后由北京市另外成立的市级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同年9月2日正式开播。当时电视播出采用直播方式,技术员放影片,播音员对着画面解说,录音员同时放送事先准备好的音乐,节目直接播放出去,不能保留。这种直播方式一直延续到1965年。
1958年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并开始试播,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播出,这是我国第二座电视台。1958年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的前身)也开始试播。此后,天津、沈阳、长春、广州以及抚顺、鞍山等地也陆续开办了实验性电视台或者转播台。1960年底,全国有电视台、试播台和转播台29座。从1958年开始,我国生产了第一批国产电视机。
在十年文革期间,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很大挫折与冲击,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但在技术上仍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19r71年开始通过微波线路传输电视节目;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用第八频道向北京地区试播彩色电视节目;1978年开始播出两套彩色电视节目。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仍为国家电视台,同年12月开办电视教育节目。
第三节 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况
一、什么是广播电视
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统称为广播(broadeast)。按照传播信号分:只传送声音的,叫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radio);传送声音和图像的,叫电视广播,简称电视(1Mevision)。按照传输方式分:通过无线电微波传送的,叫无线广播或开路广播;通过电缆或导线传送的。叫有线广播或闭路广播;其中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作为转发站传送的,叫卫星广播;通过因特网传送的,叫网上广播(online broadcasting)。按照覆盖范围,可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按照技术标准则分为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人们以广播、电视为媒介,建立专门的机构并形成一定的系统和规模,向社会提供信息、娱乐、服务等,是社会影响力巨大的大众传播活动之一。
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相比,广播电视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信息载体是有所不同的。报刊书籍作为纸质媒介,其物质技术基础是印刷技术设备,其信息载体是纸张,并通过一定的发行渠道被受众所获得;同样作为视听媒介的电影,其物质技术基础是感光技术设备,其信息载体是胶片,并通过发行和放映渠道传递给受众;而广播电视是电子媒介,其物质技术基础是电子技术设备,其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或导线,它不需要发行渠道,由于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为每秒钟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七圈半,几乎在信号发射的同时,只要受众打开接收机,就立即可以接收到。卫星传送更使得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遍及全球的各个角落。有线电视所具有的双向传播的技术可能性则大大地拓展了印刷媒介的传播功能,并建立起与受众的直接联系。
二、广播电视的特征
由于上述物质技术基础,广播电视作为电子媒介的传播有以下特征。
1.对象广泛
广播电视传播不像报刊阅读会受到受众文化程度的限制,也不像报刊受发行渠道和其他自然与社会条件的影响,而是无远弗届,渗透性强。只要是无线电波可以覆盖的范围内,只要没有人为的强大干扰,都可以收听和收看;只要能够进行基本的人际沟通,就可以理解广播电视传播的、内容,甚至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单单通过电视图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传播的内容。
2.时效性强
广播电视传播和接收几乎同时的特性是印刷媒介不具备的,这不仅仅指广播电视信号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可以直接被受众接收,而不必像印刷媒介那样要经过一系列的运输、发行环节,而且更重要的是其现场实况直播,充分体现出现场事件发生发展、节目播出和受众收听收看这三个环节的共时同步。
3.丰富直观
广播电视不仅综合了文学、摄影、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各种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段,而且,其传播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同时,广播电视视听传播直观形象,也决定了其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际传播的亲和力。
广播电视把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带进家庭,其是电视创造了独特的以客厅和家庭成员为主要依托的新的文化消费方式。家庭接收的随意性、连续性和近距离观赏的特点,决定了广播电视媒介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其传播内容的大众文化特征。
5.顺序接受
由于无线电信号的线性传输方式,广播电视节目也是按时间线性展开的,而不是像印刷媒介的内容是在实体的版面上展开的。这决定了广播电视受众无法像报纸读者那样,可以不按照报纸的版面顺序进行阅读顺序的自由选择。,而是必须按照节目播出提时间序收听收看。
6.转瞬即逝
与印刷媒介的易留存、易过后查阅不同,除非专门使用录音录像技术设备,否则,承载广播电视书目的无线电信号是转瞬即逝、过耳不留的,因此,广播电视传播的内容是无法像报纸那样可以被读者反复琢磨,甚至留存为以后查阅之用。这就决定了广播电视的传播内容必须是直观易懂的,尤其广播仅使用单个的听觉通道,更需要明白晓畅。
可以说,广播电视的上述前四个特性,是其传播上的优势,而后两个特性,则是其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上的弱点。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只有扬长补短,才能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三、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
1.无线电频率的使用与分配
在发射传输广播电视信号时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范围分别称作广播波段和电视频道。由于广播载波和音频信号的不同变化关系,分为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其中调幅广播用于长波、中波、短波广播,频带比较窄,现在长波电台已很少见,在中、短波可以容纳较多电台;谪频广播是载波频率在米波段的88-108兆赫的超短波广播,占用的频带较宽(我国的标准是200千赫,是一般调幅广播的10倍),抗干扰能力强,声音保真度高,音质好,尤其适合播送音乐节目。
展开